应天府辖下的各县因地处京畿,相对极为重要,且经济也最先发展,境内工厂众多,往往一县的经济产值,就抵得上外省几个府,故而也已全面铺设电缆并配备电报机。
但其他地方,绝大多数府县尚未接入电报系统。
不过,也有例外。
毕竟,从京师通往各省的电缆线路,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大量府县。
在这些沿线之地,既然有些电缆经过,往往会顺势设立电报站。
一方面,这是顺手为之的手,并不增加什么成本。
另一方面,也便于信号的中转与维护。
此次黄河决堤,水势来得极其汹涌,挟裹着大量泥沙,犹如猛兽出笼,短时间内便淹没大片良田。
溃口附近的百姓几乎毫无逃生之机,瞬间被洪水吞没。
至于距离稍远者,若依以往惯例,靠人力传递汛情,等消息辗转传来之时,洪水也已奔涌而至,再逃亦是徒劳。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一望无垠,想要逃至高地避难,动辄需奔行十数里,实在困难重重。
往昔溃堤后之所以极度惨烈,便在于此。
但这一次不同。
这次决堤的黄河河段,恰有数个府县正好是电缆线路所经之地,均设有电报站。
溃堤消息一经确认,便第一时间由当地电报站向周边的府县发送急报。
周边各府县得讯后,立刻组织民众撤离,提前转移至相对安全的地方。
许多原本处于险境之人因此转危为安,挽救了无数生命!
传令官禀报这个消息,殿内文武百官闻讯,皆为之一喜。
继而众臣齐齐跪地,高声齐贺:
“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
满殿尽是如雷的恭贺之声,大臣们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大殿内一时再不复之前的沉重,反而个个皆是喜气洋洋。
但朱允熥面上,却不见半分喜色,眸光沉沉,神情反而愈加凝重。
他缓缓握起拳头,掌心隐隐发白,似是心头有怒意凝聚。”
须臾,他终是缓缓吐出一口气,道:
“朕……不喜欢丧事喜办!”
语调虽轻,却宛如寒风入骨,令满殿群臣如坠冰窟,神色剧变,纷纷低头不语,心头惴惴。
电报虽救人无数,但那些未及逃生、被洪水吞噬的百姓呢?
灾情严重,他们却在这里庆功贺喜,多少有些不合时宜了。
在朱允熥看来,若是在民间抚慰百姓之时,讲几句振奋人心的豪言壮语,哪怕是在《大明日报》上刊发一篇“丧事喜办”的社论,赞颂朝廷救灾有方、彰显朝廷政绩,官员的大公无私,以此凝聚人心、安抚民意,那也尚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