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五,唐禹完成了广汉郡的初步治理工作。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内,他收缴了兵器,遏制了频繁的械斗,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郡府的信誉。
他重塑了司法公正,处理了一系列积压的大案、冤案,进一步恢复郡府信誉的同时,也改变了广汉郡的邪恶风气。
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让百姓得到了更大的利益,产生了更大的积极性,并出色完成了秧苗的插植与维护,为丰收奠定了基础。
他让广汉郡在短时间内变得和谐,变得奋进,整体的氛围都在往上走。
同时,在军事上,他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总共招收五千大军,并将之前收缴的兵器进行合理分配,再加上广汉郡之前的底子,勉强将这五千大军进行了初步武装。
他剿匪,改善了广汉郡的治安与秩序,使一切都在欣欣向荣。
这两个月,唐禹所做的一切,都被无数人看在眼里。
他为各种大大小小的事付出的心血,人尽皆知。
因此,无论是百姓、各级官员还是李期,都对唐禹敬佩无比。
当然,世家除外,因为他们是唯一损失的一方。
但他们期待着李期能成功,能让他们把失去的一切都拿回来,而且是加倍拿回来。
“时间差不多了。”
唐禹查看着手中的情报,缓缓道:“把最后的事情做完,大战也就要来临了。”
“我去一趟马背上,那群闹得不可开交的山匪,该收编了。”
唐禹毫不拖延,带着史忠及一众护卫,直朝马背上而去。
这段时间以来,唐禹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也逐渐养成了雷厉风行的效率,比起舒县来说,这里的事务显然要紧张太多了。
快马奔驰,当天下午就到了马背山的山脚下。
这里驻扎着两千士兵,还有李期的心腹,大将杨荣。
他是名义上的广汉郡郡尉,非但统领四千大军,唐禹招收的五千新兵,也由他管。
但他见到唐禹,态度确实十分恭敬,打仗是靠脑子的,他本来以为剿匪会是苦战,结果来这里只是换个地方驻扎罢了。
期间唐禹给了他一个个计策,比如放任里边的探子从小路出来了解情况,并帮忙带话赏赐官职,离间几个匪首,把马背山上那些匪首玩的团团转,早已开始内讧了。
“已经有超过三个匪首,悄悄派人来传话,说想要投降。”
“我猜测啊,他们可能就是收到排挤那一类,待不住了。”
“唐郡丞的手段真是高明啊,通过粮食和官制去离间,效果十分出色。”
他大约四十左右,长得人高马大,孔武有力,笑容温暖纯真。
唐禹叹了口气,道:“广汉郡内部事务几乎已经处理完了,就差这些匪寇了。”
“他们的粮食快吃光了,矛盾积累也足够深了,该收网了。”
杨荣点了点头,却又苦笑道:“主要是有两个寨的大当家,一直不松口,我们也不能直接打上去吧。”
唐禹道:“拙劣的匪首啊,不松口怎么行…”
“找人给山上传话吧,我只给他们一天时间考虑,明日天黑之前,若是还不无条件投降,我们就放火烧山。”
杨荣倒吸了一口凉气,又是这一招,但偏偏这一招极好用。
这大热天的,火要是烧上去,这上千匪寇真不知道能活几个。
这个唐禹,别看模样斯斯文文的,说话不紧不慢的,但还真是心狠手辣啊。
如果一开始就提出放火烧山,那些匪寇必然是豁出去了,拼命突围,到时候难免有伤亡。
而如今他们被折磨了两个月,意志早已消沉,其中大部分匪首已经想要诏安了,这时候再来一计放火烧山,那对方连拼死突围的勇气都没有了,只剩下死和降两种选择了。
还真是兵不血刃啊。
“明白了,我这就让人传话。”
杨荣的心底都不禁有了些寒意。
而唐禹只是风轻云淡坐着,手里拆着一封封信,时而皱眉,时而舒展,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