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锤确定打井点的位置后,就命令打井机开始工作。
有了上两次的经验,这次打井机的准备工作完成得很快,只是片刻功夫,钻头就钻进了地里面。
田地的土质远比山坡的岩石要疏松,钻井的效率很高。
从钻井机抵达位置,到钻出一口井,总共只花费了二十多分钟。
当然了,后续还需要砌井和垒井圈,也得花费一些时间。
不过就是这效率,已经超过了陈教授的想象。
看到打井机收起井架子向下一个打井点转移,陈教授一把抓住李铁锤的胳膊:“铁锤同志,这车载打井机是你们自己造成来的?”
“是啊。”
听到这个,陈大成突然转身朝着地头奔去,骑上自行车就要离开。
一个专家拦住他:“组长,你要去哪?”
“赶紧汇报上去啊,这玩意可是个好宝贝。”
陈大成太清楚车载打井机的重要性了。
这玩意要是搞个上百辆,那今年部里面的打井任务,就不发愁完不成了。
陈大成来到部委的时候,领导还没下班。
听完了他的回报,部委的领导诧异道:“前阵子听工程厂的老柳提起过这事儿,咱们还派了农科院的刘教授前去帮忙,只是刘教授后来到南方参加育种工作了,还以为他们中断项目了,没想到这么快就搞出来了。”
“领导,我亲眼看到了,这打井机特别好用。”陈大成激动的说道:“我建议您立刻跟工程厂联系,采购一批。”
“部里面也有这想法,只是打井机的成本可不低,还是得慎重一点。”
领导沉思片刻,作出决定:“这么着,咱们现在马上到四季青公社,看看这打井机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领导站起身喊来助理安排了车辆。
农业部的几个领导赶到四季青公社的时候,李铁锤正在指挥打最后一口井。
“这么说,平均二十五分钟能打一口井?”领导围着打井机转了一圈,赞叹的点头,这玩意已经基本实现了半自动化,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这边的地质比较疏松,要是遇到山坡之类的,需要三四十分钟。”李铁锤说出了一个保守的数字。
“这是个好东西啊。”领导点点头后,又问道:“大规模生产有难度吗?”
“目前所有的配件我们厂里面都能自己生产,只要不使用坦克底盘。”
“你们还能配备坦克底盘?”领导有些惊讶。
“是这样的,考虑到大山里面道路崎岖,一般卡车过不去,所以我们设计了两个版本的车载钻井机。”
大部分农田都有道路,再不济也有生产路,倒是不需要坦克底盘。
几个领导商议了一阵子,便急匆匆的赶回了部里面。
李铁锤这边完成所有的打井工作,已经是晚上九点半了,公社里早就准备好了饭菜。
饭是大白米饭,里面掺杂了腊肉,油花花的,吃起来满嘴香。
这样的伙食待遇,在这年月已经算是顶尖了。
李铁锤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公社里前阵子在山上打到了一头野猪,做成了腊肉,一直没舍得吃。
吃饱喝足已经是晚上十点钟,考虑到明天还要上班,李铁锤便带着工程厂的同志离开了。
看到车辆灯光消失在道路尽头,支书才停下挥手。
这时候,食堂的大厨急匆匆的跑了过来,手里面攥了一把钱和粮票。
“这是俺在碗下面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