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的热度是要发酵的。
如今的《恰同学少年》也发酵了.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认识一下我这位未曾见过面的挚友,李轩。”
此时,作家韩涵,就公开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表.有点小俏皮的话。
未曾见过的挚友.
在中影集团的掌门人办公室里,韩平就很乐了。
“这人还真能蹭啊,未曾见过的挚友,亏他能想出来。”
文化圈子某种程度是共通的,这位韩涵在文化圈子里还蛮有名的,虽然名气不怎么样.这源自于他的学历,当时还上了央视的节目,抨击他这种学历不能为国家做贡献,是坏榜样什么的——虽然好像那些抨击他的几个清北的女孩子,现在都拿着绿卡美美嫁给星条人了。
当然,这件事央视还是不能宣传的.毕竟还挺打脸的。
“为何挚友就一定要见过面。”旁边的江文就呵呵的说道:“我和李轩也没见过几次面,就合作过一次,但也不妨碍他是我挚友这件事。”
韩平对此就不评价了。
毕竟,他们艺术家有一套自己的逻辑有自己的‘世界’。
“不过,这一次《恰同学少年》取得的成绩就.超乎寻常。”
根本没办法想,这是一部学生拍出来的作品,连同着一帮子的学生们,制作出来的作品。
主演团队都是学生们。
是由一群学生们作出来的作品。
导演李轩,主演团队是2002级的学生们.这种配置,一般而言是很难拍出合格的作品来的,而李轩不仅仅是拍出了合格的作品来,还拍出了一种精气神
这种精气神.才是韩平觉得,李轩的作品里最宝贵的才能。
无论是作为导演,还是作为演员而言
那种‘精神内核’。
其实按照韩平说的来看,这部作品就比市场上作品更‘好’。
和收视率无关,和评价也无关,就是‘好’。
那是一种,能够跨越受众,跨越阶层,甚至跨越民族,跨越语言障碍,能够传递的东西。
这,才是韩平觉得,李轩最强的东西他最强的魅力吧。
这种特质,他只在很少的人身上看到过。
这样的人,拍摄创作出来的作品,他的纯度能去到什么样的地步。
能够作出什么样的传播。
“也许,这条鲶鱼,就真的能在华语娱乐圈里,掀起惊涛呢”
“虽然你嘴上是这么说,但我就没看到你要给他什么扶持。”此时的江文就白了韩平一眼说道:“你不知道,他现在是多少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恰同学少年》如今的成绩。
代表着李轩是可以吃肉的。
甚至已经咬下了一块肉来了——在青春片的领域,京圈自己的导演都是当了小丑的。
这件事其实还蛮让人绷不住的.平均收视率无法计算,直接被撤档了,说是小丑都便宜了。
想吃年轻人那一口又不去研究年轻人想要的是什么,这不就是失败了吗
而李轩则是以学生之身,带着一大群学生们,就能出品这些作品
甚至,还直接让罗锦和朱亚汶的出道也是相当高分,虽是逊色于李轩这种一步登天的,但相对于同年的人而言,也算是傲视群雄了。
然而相对的。
没有任何底蕴和家世的李轩也同样有着很大的劣势。
很客观的劣势
“我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如果他被打压下去的话,那只能说明,他的实力不够。”
“你就是在空口放屁。”
“别那么生气,我说事实而已我们站的位置就更宏观。”
“呵。”
“嗯非要说一点支持都没有的话,倒也不是。”韩平顿了顿:“有机会合作的话,我是不会给他任何偏见的——无论是作为导演,还是作为演员.”
“这话说的倒也算像一句人话。”
也就是说,再针对,中影的一些合作和支持不会因为‘人际关系’的封杀而变动。
“他有一部电影要在明年上映了,这个你应该试试知道的吧他自己拍摄的《活埋》。”
“还有电影要上映?”
韩平就有些意外。
不管怎么说,李轩这精力也足够怪胎的.电视剧,电影都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搞定。
换作别家,那估计有一队精英团队才行。
李轩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
这也太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