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激荡1979! > 第451章 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

第451章 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1 / 5)

茅奖也确实有这个底气成为中国文坛第一大奖。

首先,创立者茅盾先生过世前是文学工作者里职务地位最高的。

其次,奖金高,对于这个时代可以说是高得离谱。

当初茅盾先生把全部积蓄20万拿出来,利息用来给获奖者发奖金,每个人的奖金高达3000块之巨,现在的银行利息也是真的高。

3000块对于魏明来说是九牛身上一根毛,但却是普通工人五年的工资,很多创作者几年时间写一部长篇赚的全部稿费可能都没这么多。

同时代的诺贝尔文学奖更厉害,100万瑞典克朗,相当于一名瑞典教授20年的工资。

而且茅奖的奖金后面还一直在涨,11年在李嘉成的赞助下,更是直接从5万涨到了50万,刘振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恰好是这一届的茅奖得主。

虽然后面几届茅奖有些水,最后一部有影响力的茅奖作品就是梁晓生的《人世间》,但这奖金额度依然是冠绝当代的,引无数人趋之若鹜。

而且奖水,可能是真的没有那么多优秀的长篇文学作品了。

“小魏老师。”魏明进了大会堂首先就看到了熟人,北大77中文系的陈健功,也是作协成员。

“老陈!”魏明热情地跟他聊了两句,陈健功如今是燕京市文联的专业作家,可惜后来基本就是走仕途了,没有留下足够有影响力的作品,殊为可惜,他们这三届中文系学子,文坛成就最大的反而是在学校期间并不显山露水的刘振云。

“小魏老师,我代表北大中文系可都等着你拿奖呢。”陈健功最后对魏明说,他看起来比魏明还自信。

其实进入会场落座之后,魏明也差不多能确定,自己大概率是拿奖了。

因为他左边是82岁,一头银发的姚雪垠姚老,

右边是写《芙蓉镇》的古华,才40岁,在文坛算是少壮派。

古华在讲习所学习的时候魏明请他们吃过饭,而且魏明对《芙蓉镇》评价很高,认为是第一届茅奖得主里最优秀的一部,不过魏明对古华倒是客客气气,不显多么亲近。

魏明觉得出轨女编辑姑且算你男人本色,出国变成外国人也不是什么值得喊打喊杀的事,但你为了赚钱昧着良心写一些蹭热度博眼球的东西,这就有些过分了,他老人家还是你湖南老乡呢。

另外跟他们坐在一起的还有写《东方》《谁是最可爱的人》的魏巍,写《将军吟》的莫应丰,写《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周克芹。

魏明看到写《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坐在了后面,不禁为他感到一丝遗憾。

虽然茅奖获奖作品数量并没有做限制,但显然评委们也知道物以稀为贵,所以最终限制在了“六”这个数字。

这一排的人除了他们六个,基本都是文联和作协的领导。

才刚刚过完21岁生日的魏明在这群人里面还是显得太年轻了。

还好魏明在农村待了几个月,劳心又劳力士,身上脸上没那么精致了,多了一分厚重沉稳。

巴老因为身体原因没能来到现场,主持颁奖的是周扬,他在讲话中提出要坚持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并推动艺术评论工作的开展巴拉巴拉。

艺术评论可是全国大学中文系很多学生的出路和生计,写不出文学,还评不了文学吗。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前摇,总算到了正式颁奖环节,现场很多人都参与了评奖工作,或者跟评奖人关系不错,所以公布结果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太多惊讶。

要不是魏明前段时间人在外地,凭借他的文坛人脉也早就知道结果了。

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是第一个被提到的的作品,魏明也是第一个上台的。

最新小说: 消费会返现攻略美女不过分吧! 高武:从肝二郎神天赋开始变强 重回85带着孩子上山下海混饭吃 同时穿越:从回归主神空间开始 人在游戏王,超融合观众也融 重生后,我成了大先生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不死的我速通灵异游戏 重返2001 我当的哥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