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万万没想到,黄老板居然直接跑路了。
起先他和村民们对此高兴不已,因为黄老板跑了,那整个采石场就都是西坪沟的了,这是再好不过的事。
可很快,大伙儿就发现,石头还是石头,他们压根就不知道怎么把石头变成钱。
吃不完的金山银山,一夜之间又变成了一座破石头山。
这次失败,让苗东方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于是他开始想方设法地找人来接盘西坪沟的采石场,一来是得有人来把后山的石头变成钱,二来是他和村民们都笃信这个采石场有一半是他们的。
可找“接盘侠”这个过程并不容易,这地方生意人本就少,还得是愿意接这个采石场的。
苗东方说自己为了这件事,四处奔走,呕心沥血。
因为在村民们看来,这就是他的责任,他自己也觉得,这是他这个村长应该替大伙儿解决的问题。
但他本身也没什么人脉,所以找得非常艰难,客没少请,酒没少喝,笑脸没少陪,但最后却是屡屡碰壁,自己往里还搭了不少钱。
这期间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外地的富商,对采石场表现出了一些兴趣,也具体深入的聊了一些事情。
结果当他把黄老板的字据拿出来,表示这采石场也有他们村子的一半时,那个富商瞟了他一眼,然后就再也没提这件事。
吃完饭,富商嘴里说着过两天就去现场看看,但后面他就再也没见过这人了。
苗东方这才意识到,自己不该这么着急就把那张字据拿出来。
包括之前对黄老板,也是操之过急,用力过猛了。
在一次次的吃瘪过程中,他慢慢的吸取教训。
一晃,就过了快两年。
后山彻底荒废了,西坪沟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甚至比以前还穷。
因为很多人已经没心思种地了,嫌钱少,嫌来钱慢。
他这个村长的威望也跌入了谷底。
然后,马伟昌就出现了。
苗东方急于找接盘侠,马伟昌又急于找赚钱的生意翻身,两人自然就一拍即合了。
不过这次,苗东方学乖了,不该说的他一句都不说。
在马伟昌来考察的时候,他还专门叮嘱村里人,表现得特别民风淳朴。
让马伟昌宾至如归,觉得这地方的人都特别热情善良好说话。
还把黄老板塑造成了一个无良商人。
最终,马伟昌决定接下了西坪沟的采石场生意。
这个时候的苗东方其实已经了解到了,采石场的权利到底是怎么划分的。
地不是村里的,而是国家的,是需要向县里申请承包的。
采石场的经营权是归承包人所有的,跟村里人也没半毛钱关系。
所以黄老板当年写的那张字据,其实一文不值。
时隔了两年他才明白过来,黄老板也知道这张字据没屁用,他之所以这么爽快地立下字据,不是他苗东方的功劳,而是黄老板为了脱身故意给了他们一张口头支票。
转头人就跑路了,也不是这个黄老板太怂,而是这个生意人太精明了,他看穿了这群村民的真实嘴脸,所以立刻止损跑路,防止更大的损失。
但他没把真相告诉村里人,因为他知道,如果说了,村里人只会怪他这个村长没本事。
他不能丢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