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认为阿波罗计划成功之后,他们就要开始探索火星。
结果六十年过去了,人类连月球都没有办法上了。
奥尔德林继续往后看。
里面全部都是60年代的时候自己对奥尔德林循环器的设想。
和他记忆里的一模一样。
包括字迹,他可以肯定就是他本人的字迹。
他又回过头去看了眼信。
这才让他感到震惊。
因为信上“奥尔德林,你想知道生命的意义吗?你想真正的.活著吗?”这句话,字迹居然是自己的。
奥尔德林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自己什么时候会写这样的内容。
自己给自己写,让自己知道生活的意义,真正的活着?
奥尔德林心想,自己过去应该从来没写过吧。
但他很确定,字迹就是自己的。
“现在的技术这么发达了吗?字迹能模拟的这么像?”
奥尔德林回到别墅里,拿出来反复看,思考自己到底什么时候写了这个。
他很快排除了字迹是伪造的。
因为他很确定,这里面的内容就是他早期的想法,是他六十年代在nasa时候的想法。
奥尔德林循环器,公开是在1985年,因为那时候他觉得自己搞不定,所以选择和普渡大学合作,希望能够共同完成这个概念的论证。
但实际上,这方面的工作他早就开始了。
关于建立地球-火星循环飞行器的想法,在1962年他加入nasa成为宇航员之前就已经有了。
奥尔德林是第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宇航员,而且是轨道力学方面的博士,因此他被宇航员们调侃为会和博士()。
1985年的奥尔德林循环器。
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十五年。
早就没人对奥尔德林循环器抱有期待。
甚至连他自己也不再期待。
结果这封信,又重新把他内心的火焰给点燃。
这时,奥尔德林从二楼的书房里不断翻捡旧物,找到比这份论文草稿还要陈旧得多的纸张。
翻开关于奥尔德林循环器轨道力学分析的那一页。
两边的公式一模一样。
不过寄过来的那一份,还多了一段话:
“和教授的沟通非常有成效,教授给我提供的优化建议很有帮助,我需要考虑到加入数值积分的方法,结合更精确的行星位置数据来优化循环器轨迹。”
教授?
泛起嘀咕之后的奥尔德林又重新看了遍论文草稿。
如果把写这篇论文的人称之为过去的奥尔德林,而自己是现在的奥尔德林的话。
那么在论文草稿中,过去的奥尔德林把教授吹到天上去了,教授简直是无所不能。
动不动就是教授的建议要考虑,教授这里提的太有道理了,这里有点问题需要下次要和教授商量一下。
可问题在于,奥尔德林认识很多教授,什么斯蒂芬教授、约翰教授、托马斯教授等等,数不胜数。
但现在的奥尔德林怎么从来不记得在60年代,自己对哪一位教授如此推崇过。
而且为什么教授就只有教授,连个姓都没有。
奥尔德林百思不得其解。
难道自己过去从来没有真正的活着吗?
为什么他会肯定这是自己写的。
因为这封信里的学术论文手稿公式和参数,和他书房里封存的草稿公式和参数一模一样。
不同的是,这封信里的学术论文纸张要新的多,虽然都是老式纸张。
然后就是通篇存在感爆棚的无名教授。
“到底哪来的教授,我会一点印象都没有?”奥尔德林实在是想不明白。
已经踏上回国航班的林燃和李小满,因为可以远程上课的缘故,林燃放下了一年半完成登月的豪言壮志,李小满从风险的角度出发,选择先和林燃回华国观望。
毕竟要是林燃真的在华国搞定了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