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晋庭汉裔 > 第三十章 雪前风静

第三十章 雪前风静(1 / 4)

等刘羡开凿完第二段洧颍渠时,已是十月初冬。

随着通渠放水的工作最后完成,一年多的苦功终于结束。眼见渠水汩汩,波涛起伏,渐渐将河渠填满,民夫们翘首以待。而等河水流入最重要的石闸处,于事先挖掘的湖池处蓄水时,一切运转良好,刘羡终于宣布:水渠已成!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终于松了一口气,继而油然生出一股自豪感。辛劳已成为过去,一道由上万人心血凝聚的运河贯穿百里,这将是不会忘怀的荣誉。由此,他们为自己而纵声高呼,欢声雷动,场面经久不息。

当晚,刘羡用账上最后的钱粮,在阳翟办了一次大的庆功宴。席面算不上丰盛,不过是些莱菔、菇菌、豆腐、胡饼、鸡子、酱菜之类的膳食,再杀了百来只猪来熬汤。在高士眼中,这自然是不入流的席面,但胜在量大,在场的民夫都能吃饱。因此也就兴高采烈,无甚所求了。

但对于刘羡来说,这也代表着一段平和的时日结束了。

宴席上,李盛问刘羡道:“主公,洛阳的形势并不明朗,是否要再外延宕一段时日,继续坐观变化?”

刘羡对于这个问题深思已久,他微微摇首,道:“我在洛阳外已经盘旋了近一年半的时间,身为司隶校尉,不可能总是不入朝,还是要回去一趟的。”

通过和妻子、刘琨还有司马乂等人的往来信件,刘羡对于这段时间的洛阳政局,依然有所了解。

随着河间王的再三示弱,刘沈的平蜀大军起程入关,原本日趋紧张的局势变得平缓。似乎在大司马府这一通高超的政治手段面前,李含与河间王已然束手无策,只能任凭齐王宰割。而在过去一年内,洛阳发生的种种舆论风波,此时似乎也都偃旗息鼓,好似从未发生过。

郗鉴对此的态度是乐观的,他道:“虽说这一年来,大司马频频遇挫。但若是真能借着平蜀的机会,将两王矛盾化于无形,那也算是一大功绩,国家幸事了。”

傅畅却不赞同,说:“依我看啊,河间王只是暂时示弱罢了。大概是前些年关中大乱,还没有缓过元气来,只要把这一波熬过去,他把潼关和阳安关一锁,朝廷能奈他何?”

两人闲聊了几句,都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大体都同意,河间王至少不会在今年动兵。

但刘羡却心如明镜,他带人亲自去往过河东,有自己的判断。根据关中的种种动员情景来看,河间王已调动大军,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种状况,是绝不可能半途而废的。

而在这个时间节点,李含却应诏入洛示弱,这并不是河间王畏战的表现。反而恰恰说明了,关中大军的调动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不过是要给大司马府以最后的迷惑罢了。

因此,刘羡心想:此次重返洛阳,或许应该给司马冏提个醒,不至于让河间王一击得手才是。只有等齐王与河间王两方相持不下,难分难舍之际,才有自己发挥的空间。

他又将目光看向在宴席上欢宴的流民,不由记起张方在新安对自己的恐吓,心中略有感伤:大战不可避免,希望这一次的战事,不至于对百姓有太多伤亡吧。

次日,刘羡收拾行装,正式向洛阳返程。返程路上,车马粼粼,地面几无青草,时常有一阵风突然自西向东横贯而来,立刻卷起好几丈高的落叶与尘土,再打在行人衣物上,沙沙作响。身侧的大河浑浊涌动,山野间的树梢光秃秃,更显得天空灰茫茫无边无际,既看不见太阳,也没有阴云,显得无精打采的样子。

最新小说: 假少爷被赶回农村带妻儿逆袭人生 重生之东北小城风云录 重生1977,从断亲开始 灵气复苏:开局获得弑神之力 开局一首天下,塌房歌手引爆乐坛 带着Tom勇闯霍格沃茨 装甲师:开局校花错拿我甲斗腰带 绝世龙婿 朱棣:我家老四,是千古一帝? 得罪资本后,我的歌越唱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