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地刺史,张兴华自认为应该守土有责,但是为了一城百姓的生命安危,迫不得已的投降也属于情有可原。
李骁也没有鄙视,而是略带欣赏的目光看向他,说道:“咱们汉人有句话说的好。”
“识时务者为俊杰。”
“张刺史你能在这危难关头,为百姓着想,倒也不负先祖遗风。”
张兴华连忙摆手,恭敬回应:“都督过奖了。”
“在下深知战事一起,生灵涂炭,城中百姓何辜。”
“不过是做了身为父母官该做之事,怎敢与先祖相提并论。只望都督入城后,能保敦煌百姓平安,在下便心满意足了。”
李骁大笑:“好。”
“就凭张刺史这番爱民之心,本都督也定会善待敦煌百姓。”
“只不过,要敦煌这个地方是不能待了。”
李骁没有解释太多,随后目光淡淡的看向籍辣思义。
本以为李骁接受了张兴华的投降,接下来肯定会劝降籍辣思义,毕竟此人也是一员良将。
但是李骁却是直接挥手道:“杀了吧!”
此话一出,张兴华和籍辣思义都愣住了。
“大都督,这是为何~”
“籍辣将军乃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虎将,让在下好好的劝解~”
张兴华之所以想要留住籍辣思义的性命,也是存着抱团取暖的心态,以后在金州军体系之中,不至于孤立无援。
但是李骁却根本不在意这些。
他只相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李骁麾下的将领也有不少,没有必要增加籍辣思义这么一个不稳定因素。
更何况,籍辣思义在历史上是有‘前科’的。
铁木真第三次征讨西夏的时候,回鹘人已经投降,蒙古铁骑进攻敦煌,意图对西夏两面夹击。
当时的籍辣思义已经成为了西平军司的统军使。
他假意投降,实则暗中埋伏,致使蒙古军队损失惨重。
所以,籍辣思义对西夏忠心的很,即便是投降了,也根本不可信。
李骁想当曹贼,但不想当曹跑跑啊。
很快,在籍辣思义的怒骂声中,瘦猴手持骑兵刀,瞬间砍断了他的脖子。
“队头以上的西平军将领,统统斩杀。”
“敦煌城中,所有士兵、百姓、商人,全部集中到城外,由金州军统一看管。”
……
有条不紊的下达了一系列命令之后,李骁率军入城。
敦煌城,日月战旗飘扬!
与此同时,敦煌的情况也终于传到了兴庆府。
这一日朝会,枢密使奏报:“启奏陛下,西平军司八百里加急。”
“高昌国犯边,正在围攻敦煌。”
听到这话,西夏朝堂一片哗然。
“高昌王国犯边?”
“怎么会忽然围攻敦煌?”
“我大夏与高昌向来较好,从来都是井水不犯河水,何至于大军压境?”
官员们相互之间低声讨论着。
而另一边,中书令也奏报了张兴华传来的奏折:“敦煌刺史紧急奏报,高昌五万大军压境,形势危急,恳请陛下发兵支援。”
听闻此话,西夏国王李纯佑眉头紧锁,沉声说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高昌为何突然犯边?”
“奏报中有无写明缘由?”
中书令和枢密使对视一眼,纷纷摇头。
“陛下,军情紧急,敦煌城或许没有来得急探听缘由。”
“不过,后续应该还会有更多奏折传来。”
听闻此话,李纯佑轻哼一声:“立刻去查。”
随后又看向鸿胪卿说道:“立刻派遣使者前去高昌。”
实际上,李纯佑并不是真的生气。
因为敦煌、瓜州那些地方,在西夏国内一直都是不受重视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