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些话的单先生,眼下是个什么状况呢?
在行内人眼中,这位称得上是大家了。
退休工资每月只有三十五块,一家五口人挤在两间门房里,屋内还堆满了书籍。
对了,他家闺女下乡插队去年才回来,几乎就是最后一拨了。
安排不了工作,只能跟着建筑队先干瓦工。
就这样,人家单师傅在张红旗进门说明来意之后,先拒绝了他带来的礼物。
以单师傅的能力和眼下的环境,还要先挑活,这让张红旗信心大增。
咋说呢,有本事有坚持的人,和拿乔故意自矜的人,张红旗还是分的清楚的。
当下带着单师傅去了煤市街,在宅院里头转了一圈,单师傅看的连连点头。
“这宅子好啊,不愧是程家几代人建起来的!
在行商的里头,也算是拔尖儿的了!”
老爷子看完宅子,当场就要来纸笔,给张红旗算整个翻修下来,需要多少钱。
砖、瓦、灰、沙、石、木、漆、人工,一样样全在老爷子脑袋里装着呢。
一笔笔写下来,丝毫不乱。
“能有个八千块,就差不多了,具体到时候再想法子能则省。”
“单老师,您这里头可忘了一条啊?没写您自己的工钱呢!”
“我?我义务帮忙,嗨,你不懂。”
单师傅有自己的考虑,他真就打算义务帮忙的。
说白了,老先生是为了一帮有传承的工匠才乐意揽下这个活的。
京城建筑行业,也有传承和流派,细说就太过繁复,外行人也用不着了解这些。
反正他找来的十二个大工匠,最年轻的也得四十多岁了,全是“八大柜”的后人。
“八大柜”和“四小柜”在鞑清时期,负责皇城的各项工程。
另外找了五个手脚麻利的小伙子专门当力工。
唯一有点私心的,是单师傅不好意思的提了一嘴,能不能让他女儿也过来一块上工?
跟着建筑队当瓦工,时不时就没活做,收入没保障。
“小张同志,我女儿不光懂得瓦工,我保证她来了之后不吃白饭,不比那五个年轻小伙子差!”
“单师傅,咱在你家就约定了,但凡请你来,一切活儿全是你说了算。
只管把你姑娘请过来,我相信她不比其他人差。”
就单师傅表现出的做派和性格,他家姑娘要是没这个能力,指定不会让她过来。
把老爷子送回家,出来的路上,建筑队的老师傅才跟张红旗聊起来这位单师傅的往事。
当初在单位,他因为做工一板一眼,年轻人都嫌麻烦,连领导都不怎么待见。
后来因为替其他老匠人求情,彻底得罪了管事的,以至于蹉跎到了退休。
“能由他老人家给操持,煤市街那套宅子必然不会白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