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是在棚户区,可张老三夫妇是真的能生。
今日,一家老小围在了煤炉旁边。
说起来,他们家不算穷。
张老三虽然只是个力夫,日常在城内干一些零工,勉强能养活家里人,不至于饿死。
可自从妇女救助会成立后,慈济院重整,张老三的媳妇去应聘,入了一家慈济院,成了一个厨娘,每月都有工钱。
虽然只有三百文,但是,至少是一笔稳定收入,三百文钱可以买上三百斤粗粮。
有了这笔收入,他们家日子好过了不少。
今年的日子,更是好过了不少。
自从安南大捷后,京城内,四处都有富贵人家免费发放粮食。
不是粗粮,而是大米白面,都是精细粮食。
只要是听说有发米发面的,张老三就会带着一家人去。
一人半斤,或是一人一斤,他们家都能领不少。
就是去免费领米狼,不能穿的太好,必须是破衣烂衫,否则容易遭人白眼。
寒冬腊月的,把他们一家老小冻的够呛。
“都拿出来。”
围在煤炉旁,张老三暖了暖手脚,这才激动开口。
几个孩子,还有他的老母亲,连忙从怀里面,把各自领到的粮食拿了出来。
白花花的大米,还有那白面,看得人眼热。
“儿啊,快上秤!”
老母亲脸颊冻的通红,却迫不及待,想要知道今天他们到底领了多少。
“咱们去了三处,路上我都数了,大米应该有十斤半,白面有七斤。”
“好啊,这些都是精细粮食,能换不少粗粮。”
“爹,还有这个。”
大儿子从怀里面掏出来一块腊肉,看上去有半斤,好大一块,上面雪白的肥膘,看得人哈喇子都淌了下来。
“嘶---”
几个娃娃忍不住,吸了吸口水,一个个眼睛像是长了钉子一样,黏在了那腊肉上。
他们家,一年到头,都吃不到一片肉的。
前几次,也有好心的公子小姐,在派米派肉的时候,看他们一家老小可怜,给了一些,全都被他老爹拿出去,换成粗粮了。
吃饱了很舒服,但是,听隔壁的二狗子说,那肉的味道,能香掉牙齿。
“儿啊,这肉?”
老母亲心疼孙子孙女,想要留下一些腊肉,“咱们留下一半,不,就留下一两片,给孩子们擦擦嘴也好啊。”
张老三一愣,看了看自家老母亲,又看了看孩子,心中不是味道。
都怪自己身子骨不爽利,否则去房山挖煤,成为一名光荣的煤炭工人,一家老小也不愁吃穿,还能去房山煤镇。
他有几个老兄弟,就因为身子骨不错,去了房山煤矿,成了煤矿工人,一家老小都跟着去享福了。
不仅每个月有月钱,而且还有新房子住。
听说那房子都是煤场给他们建造的,用的是新的材料水泥,冬暖夏凉,不愁被风雪压塌,下雨天也不漏水。
再看自家,依旧窝在茅草窝棚里面。
今年日子好过了一些,茅草屋改善了不少,可毕竟还是漏风啊。
晚上若没有这个煤炉子,一家人都要冻死。
“娘,马上过年了,这些咱们都留下!”
“啊?”
老母亲有点懵,随即摇头反对,“不行的,换成粗粮,吃饱才好。”
“娘您放心,咱们家现在不缺粮食的。”
此时,门外有了动静。
“孩他爹,我回来了,快开门。”
“娘回来了!”几个孩子激动了,连忙去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