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这话的言外之意,曹氏基业若覆灭过速,鼎足之势必将崩塌。
凭他眼下的实力,断难制衡日益强盛的刘备。
鲁肃却从他的言语中听到了一丝别样的意味。
那就是,主公对孙刘联盟产生了动摇。
鲁肃当然明白,曹氏若得速灭,江东必不是刘备的对手。
但他亦明白,以刘备仁德之名,纵得天下,亦是恢复汉室江山。
主公若铁心相助,待天下大定,必为擎国之功臣。
而不用担心猜忌和清算。
若跟着曹氏,待其僭越称帝,主公又会以何自处?
于是,鲁肃赶紧相劝:
“主公此言差矣!
刘备虽已据四州之地,然其志在兴复汉室,非篡逆之徒,今有类世祖再造大汉之气象。主公若能固此盟约,待共灭曹氏、天下底定之日,凭江东勋劳,必为擎国柱石、裂土元勋。
今曹操虽殞,其子野心未泯,基业尚在。主公若事曹氏,待其篡逆窃国、势成之后,则主公不免为附逆之臣。曹氏素多疑忌,岂有不猜忌主公之理?主公亦难逃后世之唾骂也!”
鲁肃这番话,目的是让孙权打消联曹的想法。
然孙权心中暗道:孤岂不知曹氏素多疑忌,孤只想作权益之事,待得灭强敌刘备,再与曹丕争天下未尝不可。
但面对鲁肃的坚定,孙权终究是什么话都没说。
只是点点头,表达了对鲁肃之言的认可。
而在这其中,孙权又看到了一个机会。
那就是刘备竟允诸葛亮持大军独驻防凉州之地。
要知道,凉州控河湟,接关中,西通西域,北拒胡虏,乃是兵家必争、形胜险固之地!
难道,刘备就这么有把握,诸葛亮不会于凉州裂土自封,拥兵自立?
观诸葛亮入凉州后,并未续向长安施压,反携汉中上庸良将劲卒无计,力固凉州之治。
倘若有朝一日,诸葛亮真的反出刘备,刘备又会如何?
孙权虽惜今次未得合淝,却也有点迫不及待的看这场好戏了。
至于许周瑜兵马,来年攻打合淝之事,他还要再考虑考虑。
在孙权看来:刘备虽有仁者贤名,然不谙帝王权谋。
太过于信任诸葛亮,使其势渐盛大,偌大基业有朝一日必因此倾覆。
其断不会把周瑜培养成诸葛亮。
……
许都,京师王城。
荀彧终无奈奉旨,离开了许都,前往寿春。
曹丕这才算长出了一口气。
遂即召集司马懿、彭羕、陈群、华歆、董昭、吴质、贾逵七位谋士,共商进封王爵之事。
然曹丕心中尚有三虑:
其一,恐大司马夏侯惇不从;
其二,惧荀彧猝然折返,坏此大事;
其三,因荀彧临别之言,忧有向汉之臣,宁死相抗,致进位称王之事难成。
但只彭羕给他献出了一计:
“可密遣人于皇城纵火,大司马夏侯惇必亲督救火。届时诸汉臣必亦往救,凡赴救火者,皆以‘谋害大司马’论罪诛之。
如此一来,即便大司马本无拥立公子称王之意,亦不得不助公子更进一步:彼时大司马与二公子,已与汉臣结下不共戴天之仇,纵其心怀汉室,至此境地,亦必倾力助公子向前矣。
至于荀文若……”
彭羕冷然一笑:“既奉皇命,必不会折返。就算万一折返,则以抗旨谋逆诸之,他又能有何话可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