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汉帝刘协见华歆时,乃在朝堂之上。
他据理力争,以下克上,与荀彧展开激烈的辩论。
最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维护汉帝之名,把荀彧逼离许都,赶至寿春之地。
那时,他像极了忠诚于大汉的烈臣赤子。
深得刘协之信任。
而今时今日,再见刘协,他脸上再无半分尊敬之意。
他带羽林卫径直走入皇宫,把拟好的诏书放到了刘协的面前。
刘协睁大了眼睛。
才明白一个人若是变脸,竟然可以变得这么快?
刘协自知许都众臣一日死了三百余位,吓得一宿没睡。
今见此情此景,不由得声音颤抖:“华先生,汝欲逼宫否?”
华歆竟毫无顾忌,扬声朗言:“陛下,前者有人假汉臣之名,谋害大司马与执金吾,今已尽为执金吾与大司马麾下正法。今执金吾曹丕,为殉国曹侯之子,有两安许都之功,一门忠烈,功绩擎天,恳请陛下下诏,册命曹子桓为魏王。”
“你……”
刘协眼中噙着泪水,指着华歆满眼的恨意。
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李儒。
那一刻,他也是真的后悔了。
为何要听信此人之言,将荀彧驱离许都。
但身为皇帝,他还是有骨气的,纵然气怒,亦挺直了腰杆。
“朕若不允,又当如何?”
说着,一把抓起诏书,奋力将其撕毁。
诏书为蜀锦所制,甚为坚韧,却被刘协撕碎。
可见其恨已至极点。
华歆却不为所动,他冷冷的看刘协撕完,说道:“陛下能有此言,必为奸佞所误,待臣为陛下铲除奸佞。”
而后转身离去。
至午后,华歆再请刘协加封曹丕为魏王。
而这次,被华歆一同带来的,除了一份新的诏书,还有一个锦盒。
华歆使了个眼色,立有人打开锦盒,盒中所置,乃是国舅爷伏完的头颅。
偏逢皇后亦在此地,见此景登时晕厥过去。
刘协扶住皇后,惊怒道:“国舅向朕举荐于你,你缘何竟害国舅也?”
华歆冷哼一声,厉声道:“臣唯循公理,岂徇私情?伏完诱陛下为非,罪当诛!”
“伏国舅乃国之重臣,你怎敢杀之?”
华歆亦不屑道:“纵为朝廷重臣,然有叛国之行,何止于削官?臣今已居尚书仆射之位,身担维护大汉之责,将乱臣贼子正法,于情于理,皆无不当。”
“来人!”
刘协怒喝一声,立有甲士进入。
刘协指着华歆:“将此贼给朕拿下!”
但此时此刻,周遭侍卫,竟无一人上前动手。
华歆嘲弄的看着刘协:“陛下,允还是不允?”
刘协瞪红了眼,牙龈都咬出了血:“除非……除了你把朕杀了!否则朕宁死不允。”
说完,在此抓起诏书,将其撕毁。
“看来,还是有人于陛下耳前进谗。”
华歆点点头,遂一招手。
众甲士立刻上前,拖起昏迷的皇后伏寿。
皇后乃万金之躯,岂可由其他男子触碰?
刘协大惊,立刻护住自己的妻子:“你……你们要作何?”
惊慌之余,求助似的看向一旁的宫女和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