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温璋压服了其余六军,却因为压制不了银刀军而被驱逐。”
“武宁军过往几次驱逐节度使,也多以银刀军带头。”
“朝廷无法讨平诸如河朔三镇及我等大藩镇也就算了,若是兵不满二万的武宁军都无法讨平,那朝廷的威严何在?”
“更何况武宁军镇守运河要地,眼下若是不讨平,日后再度作乱,届时长安百万漕粮都得断在江淮。”
“于情于理,朝廷都应该镇压武宁军,而王式和高骈无疑为最优人选。”
“不过现在看来,朝廷是选择了王式,而非高骈。”
刘继隆说了许多,高进达听下来后,这才知晓了此事的严重性。
只是他略微思索,却又摇头道:“节帅,此事对朝廷虽然重要,但对我们来说似乎不重要吧?”
作为陇右都护府的长史,高进达也早就从三仙楼、进奏院的各种情报里了解官军的情况。
武宁军虽有近两万兵众,但能称得上精锐的唯有银刀、挟马等七军。
即便这七军作乱,但武宁军四周可是有天平、兖海、淮南、义成、宣武等军包围。
高进达不认为这武宁军能闹出什么事情,更别说此次调任武宁军节度使的王式也并非泛泛之辈。
王式能带着内忧外患的安南军击退十万群蛮入寇,随后将动乱多年安南抚平。
单从能力来说,高进达都觉得陇右除自家节帅外,无人能出其右。
“王式调任武宁军的事情,确实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别的事情。”
刘继隆承认了高进达的猜想,而他口中别的事情,便是引起唐末农民起义元凶之一的庞勋。
此时的庞勋,应该只是伙长、队长之流,不然他早就死在王式镇压武宁军的途中了。
刘继隆记得,王式似乎是把武宁七军的牙将都一网打尽了,并且没有废什么力气。
尽管他不知道,如今的王式还能不能和历史上一样讨平武宁军,甚至他也不知道庞勋能不能活下来,但这件事他必须得关注。
若是没有庞勋冒头,那些小庶族和贫民也无法看穿大唐的虚弱,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说不定会往后推延。
如果事情真的如此,那自己就得想办法逼一把唐廷了。
与其让大唐缓慢死亡,最后迎来五代十国乱象,那不如让大唐加快死亡,由自己扫平天下。
思绪此间,刘继隆对高进达询问道:“现在三仙楼的范围包括哪些了?”
见刘继隆询问,高进达连忙回应道:“此事得询问曹参军才行。”
“召曹茂过来吧。”刘继隆颔首示意,高进达见状便派人寻来了曹茂。
不多时,曹茂便来到了中堂并在作揖后入座,同时在高进达解释后向刘继隆汇报道:
“节帅,如今三仙楼包括剑南道、山南西道和山南东道。”
“此外,关内道中的朔方、天德、泾原三镇也有三仙楼,河东仅有北都有三仙楼,京畿道和都畿道只有长安和洛阳有三仙楼。”
似乎是担心刘继隆不满意,曹茂连忙解释道:“三仙楼的菜品倒是很受欢迎,可地方衙门的赋税也不低。”
“十年扩展至如今,已经算是迅猛了……”
曹茂说罢,高进达也附和道:“节帅,都护府对三仙楼的扶持不低,奈何许多地方的生意都被地方藩镇的牙商所占据,便是我们花钱也进不去。”
三仙楼,这本就是陇右在俞从晖、王焘等牙商帮助下,于各州县修建起来的情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