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限制兵额的旨意,此刻仿佛成为了诸镇眼中的废纸。
魏博的韩君雄、成德的王景崇、卢龙的张允伸,他们不是开始加强操练,便是开始招募兵马。
此时的河北大地,虽然已经休养生息多年,可人口始终没有恢复到安史之乱之前的情况。
河朔三镇治下人口,多在百万到二百余万不等,而扩充兵马,定然会导致钱粮不足。
韩君雄没有选择扩充兵马,而是不断操训州兵。
至于牙兵,他并不敢折腾牙兵,毕竟何全皞的死状还历历在目,他只能尽量维持当下局面。
相比较河朔三镇,遏制他们的河北三镇也自然不甘寂寞,先后开始扩充兵马。
河东镇的崔铉并未扩军,只是将兵额恢复到原本三万五千的数量。
在藩镇都在扩充兵马的环境下,大同镇的李克用自然没有落后。
“唏律律……”
四月中旬,随着时节进入夏季,北方的干旱也愈发严重起来。
北方干旱,带来的不止是粮食减产,还有草原退化。
正因如此,南下的胡人开始渐渐变多,而李国昌父子由于靠近鞑靼,加上与鞑靼诸部关系不错,所以接收了不少鞑靼部落。
这些鞑靼部落南下后,李克用便按照每户抽一人,每人每月发粮七斗、盐三斤左右军饷,将他们招募军中。
鞑靼人的骑射本领却并不差,只是由于没有足够的牧群,所以只能养猪养马来与汉人交换物资。
李克用将他们编练为一军,从中挑选神射手,编入鸦儿军中。
在李国昌招抚,李克用招募的局面下,大同的兵马数量开始不断增加,而军储消耗也日渐增长。
“如今已经四月中旬,可老天却还不下雨,继续这样下去,今年的粮食肯定会减产,牧群数量也会不足,我们能收上来的赋税恐怕不多。”
云中衙门内,李国昌坐在主位,李克用则是带着盖寓、康君立等人分坐左右。
面对盖寓的这番话,李国昌看向李克用:“飞虎子,眼下某大同兵马有多少了”
李克用闻言,当即抬高下巴,桀骜道:“胡骑不下万众,另有胡汉杂卒万五。”
“其中兵马,披甲四分半,但我军骁勇,可比诸镇八分。”
甲胄不足,这是大同如今遭遇的严重问题。
哪怕此前王铎帮扶大同,可大同工匠数量依旧不多,每个月能打造的甲胄不过三百来套。
按照如今情况,起码需要三四年,才能将大同这两万五千兵马的甲胄给装备齐全。
李国昌想到了这点,所以继续看向盖寓:“我军粮草,还能支撑到什么时候”
“最多能支撑到七月,这还是算上了夏收,总之肯定撑不到秋收。”
盖寓的话,令李国昌心情不免沉重起来,而这时李克用却眼底闪烁光芒,主动说道:
“如今天下乱世,若是束手待毙,绝不是豪杰行为。”
“既然粮草不足,那我们就主动出兵,获取钱粮,扩充势力!”
“不可!”听到李克用这话,盖寓下意识反驳,随即解释道:
“如今诸镇都在等待刘牧之动兵,若是我军在刘牧之前动兵,不论以何等理由,都将落下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