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迟迟不降,即命安破胡效仿邺城之战,尽数诛之!”
“末将领命!”校尉连忙应下,紧接着退出衙门。
他走的有些匆忙,显然是刚才刘继隆皱眉的举动让他误会了。
刘继隆见他如此,也不免有些窘迫,但很快恢复如常,对斛斯光等人吩咐道:
“关西的火药,最迟四月初便能走运河北运至幽州境内,必不可失。”
“此外传令投降诸县,凡是投降的卢龙军,只要官职在列校以下,土地皆不征收。”
“凡列校及以上者,衙门出钱赎买,必不会让他们吃亏。”
“此上为招降条例,凡州兵、牙兵均以此操办。”
对付卢龙,刘继隆所想的自然是拉一派打一派。
卢龙镇人口本就不多,又地处边疆,属于迁无可迁的地方。
如今经过张公素这么折腾,可以说全民皆兵,征收普通兵卒的土地完全是没有必要的事情。
只要能将将校的土地赎买,然后再经过清丈和登籍造册来重新划分,那就足够解决幽州的问题了。
幽州是刘继隆日后向辽东开进的基地,这里的人口是不能动的,能保留还是尽量保留。
至于跋扈的氛围也好改变,大不了就多镇压几次,将犯事的兵卒及其亲眷发配日后的辽东便是。
此外还可以从人口稠密的地区迁徙人口过来,如此持续十几年就能将卢龙的风气给弹压下去。
眼下的武人风气还没有到五代十国那种变态的程度,诸如吃人这种事情,刚刚有点苗子,就被刘继隆掐灭了。
唐末的武人风气还好解决,若是五代十国那种,便是刘继隆恐怕也会头痛。
思绪这般,刘继隆目光扫视众人,眼见众人没有异议,随即便解散了众人。
他往中堂休息去了,而马懿和高淮则是跟着斛斯光向外走去。
三人本来十分沉默,不过当他们走出衙门并上马准备前往军营时,沉默的高淮却主动道:
“如此看来,河北被安定也就是这几个月罢了。”
“殿下若是解决了河北,那剩下的淮南、徐泗和兖海就更好解决了。”
“南边的高骈是我军手下败将,收拾他轻而易举。”
“都督,你说若是朝中有人劝进,殿下会在讨平河北后接受吗”
高淮的话音落下,马懿顿时侧目看向他,显然没料到他会说这些。
“某不管这些,殿下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斛斯光头也不回的给出回答,高淮眼底闪过异色,却也不询问马懿只是自顾自颔首。
“若是如此,那末将知道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