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归义非唐 > 第518章 禪让而辞

第518章 禪让而辞(2 / 9)

张瑛这廝过於锋芒毕露,缺乏审慎,这主要得益於他年少立功,日后刘继隆少不得敲打他。

只是眼下需要人来劝进,张瑛这廝虽然是军中二代子弟,但在洛阳经营最久,由他劝进是最好的。

先让他风头盛盛,等到新朝定下再將其打落尘埃。

不过他毕竟是张昶的长子,刘继隆不会一棒子將他打死,只是想要磨礪磨礪他的心性罢了。

学子下乡,这本是最好磨礪心性的手段,尤其是对於少年人来说,

可惜战爭打破了刘继隆的布置,但也让刘继隆提前平定了天下,说不上好与坏。

自己如今要做的,无非就是裁汰老弱,精编军队后,將更多钱粮用於恢復生產,並在生產恢復后组织天下官学。

想到此处,刘继隆拿起了户部的奏表,而上面所写的便是今年夏税徵收所得。

由於江南的官吏班子大部分都还在用旧唐的那套,故此这次的数额肯定是不准確的,南方官吏中饱私囊的行为只有等关西官吏南下后,才能彻底解决。

饶是如此,今年夏税所得也令人不由侧目。

“稻麦五百五十七万石,锦缎绢帛三百四十二万匹,盐铁契矿等杂项三百八十五万贯。”

刘继隆坦然念出夏税的主要收取情况,同时满意道:“折色过后差不多有九百万贯左右,若非因为天灾而免除秦岭淮河以北的六十六个州赋税,兴许还能更多些。”

“不过隨著时局平定,粮价与锦缎绢帛的价格下降,日后夏税应该会略微下降些。”

对於朝廷定下的赋税,至少在刘继隆看来,十税二已经是相当不错的税额了,但有些事情还是不得不防。

在如今官场风气尚好的情况下,十税二比原先混乱的税制更公平,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不过隨著时间推移,隨著官场风气变差,地方必然会出现巧立名目,加征杂项的情况。

如李淮,他可能根本想不到,自己不过每亩加征三文钱,结果就弄得民怨四起,叛乱不断。

三文钱的加征確实不多,但落到地方头上,官吏可不会免费去帮朝廷徵税,诸如跑腿钱、火耗是少不了的。

如此三文变不断翻滚,从最开始的三文翻滚到十三文,乃至三十文。

大头都被地方衙门吃了个乾净,朝廷只能捡小头吃,所以自然觉得三文的加派不算重想要维持徵税,降低百姓负担,关键在於能否杜绝地方加征、摊派等问题,

从歷史看,每个王朝中、后期的税收政策往往都是初衷良好,但执行中因腐败、战爭和財政需求,最终导致民不聊生。

刘继隆虽然设置了都察院和按察使司,但他毕竟效仿的是明代,而明代这两种制度虽然也极大扼制了贪官污吏,但依旧还是阻挡不了官场腐败风气的滚滚洪流,最后只能同流合污。

正因如此,刘继隆才如此注重官学,才会將吏员纳入职官体系中,给予了吏员上升通道的同时,又利用官学不断培养新的学子,通过科考来选拔吏员,派往地方。

当官吏都需要考功,且都是流官后,地方上的豪强所需要付出的勾结成本自然提高。

为了每年考功获得好的评级,官吏哪怕收受贿赂,也得多做表面功夫,例如兴修桥樑、修水渠等等。

哪怕他们的初衷只是为了自己,但结果始终是好的。

“二三十年太短了———

想到歷朝歷代开国七八十年就需要面对土地兼併的问题,哪怕刘继隆已经定下了摊丁入亩的政策,但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只是治標不治本罢了。

地方豪强完全可以与地方官员勾结来兼併土地,通过摊派来將本该由豪强缴纳的赋税平摊给老百姓。

这种风气自古便有,只是明清史料更为丰富,才显得明清官吏更加腐败罢了。

想要整治这种风气,就只能保障都察院內部风气没有问题,以此才能保障都察院能不断揪出这些害群之马。

思绪此处,刘继隆提笔对都察院进行完善,同时对赵英吩咐道:“敕令,御史台併入都察院。

最新小说: 带着空间穿年代,科研大佬有点甜 重生之庶女翻身做王妃 掏空家产,资本家小姐去部队寻夫 拒绝攻略影帝后咸鱼爆红 我家侧妃是专宠 斩断情丝后,全宗门痛不欲生 官路:从扫黑除恶开始 权力巅峰:我老婆是京圈大小姐 修仙万年归来 假少爷被赶回农村带妻儿逆袭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