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船只(1 / 2)

算算日子,自己那片言辞激烈的奏疏,当送到京师了。

青石子站在登州府正在修建的军港码头上,海风带着咸腥味扑面而来。

他眯起眼睛,望着远处海天一色的景象,心中盘算着南返的行程。

军港的建设已经步入正轨,三座新式炮台已有了雏形,数十艘战船也在魏昶琅这位总工程师的带领下,在船厂逐渐成形。

这个北方最重要的军港,将成为红袍军控制港湾的重要支点和通往泰西的门户。

“大人,船已备好,随时可以启程。”

一名夜不收恭敬地报告。

青石子点点头,最后环视了一眼这片他监督了许久的工地。

工人们正在搬运最后一批石料,号子声此起彼伏。

他注意到几个年轻工匠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是北方各地推行集体生产制度以来,最常看到的表情。

“传令下去,明日启程南下,沿途我要亲眼看一看北方其他区域的集体开垦情况。”

青石子抵达平原县的时候,耕种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李老汉蹲在自家地头,粗糙的手指捻起一撮土,眉头紧锁。

“这集体生产,真能比咱自己种强?”

他嘟囔着,望向远处连成一片的田地。

那里,上百人正在统一指挥下耕作,场面倒是热闹,可李老汉总觉得不对劲。

“老李,又在这儿发愁呢?”

邻居王铁匠扛着锄头走过来,擦了把汗。

“我看集体干活也没什么不好,至少水渠修得比咱自己挖的强。”

“你们没听说过山东那边的集体生产吗?那是一个人都不会饿肚子啊。”

李老汉哼了一声。

“祖祖辈辈都是自己种自己的地,现在倒好,全混一块儿了,谁知道秋收能分到多少?”

“那咱这些种地下十二分气力的,难道和那些种地只下三分力的分的一样多?”

不远处,几个年轻人正兴奋地讨论着新分到的农具。

县里统一购置的铁犁比他们自家用的木犁强多了,翻地的效率提高了不止一倍。

但李老汉这样的老农依然心存疑虑。

“听说南边来的大官要路过咱们县。”

王铁匠压低声音。

“要是集体生产真不好,人家大官能推广吗?”

“你不相信旁人,难道还不相信一心只为咱老百姓的红袍军?”

李老汉没答话,只是望着远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眼神复杂。

他咋能不相信红袍军?

数变了祖祖辈辈几千年,哪个朝廷能让那些军爷帮他们这些泥腿子一起干活。

哪个朝廷的大官,甚至是皇帝能亲自陪着老百姓一块下地种田?

虽然红袍军不兴皇帝,说的是老百姓做主,可他们是念魏里长的好的。

只是......只是这集体生产,他们不敢尝试啊。

青石子没说什么,只是平静开口。

“之后派人关注一下此地,有消息及时汇报。”

他知道集体生产从一开始就没那么容易,即便是军中也有能征善战的士卒和普通士卒,若是将战功汇聚平分,谁一开始也不会信服。

这种事和剿灭缙绅之类的事不一样的。

队伍继续行走,如今绕了一大圈,赫然抵达了陕北。

陕北黄土高原上,李秀兰正带着妇女队在梯田里播种。

风吹日晒让她的皮肤黝黑粗糙,但眼睛里却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彩。

“姐妹们加把劲!这块地今天必须种完!”

最新小说: 三角洲行动:拐一只麦小鼠回家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靳总的隐婚甜妻又上热搜了 末世后,偏执狂大佬她洗心革面 人在大理寺,开局还王妃清白 完蛋,我被公主包围啦 抗日:从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开始 一人两兽修仙,你来搞笑的? 玄镜高悬 天才萌宝腹黑娘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