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远征军,从收编溃兵开始称霸南洋 > 第462章 挖墙脚从西南联大开始(下)

第462章 挖墙脚从西南联大开始(下)(2 / 2)

陈老大却是哈哈大笑,用力一拍手:

“刘教授此言差矣,恰恰相反,来之前,张将军还特意叮嘱我,一定要请到像您这样的国学大师。他说:‘南洋有数千万人口,其中泰半是尚未开化之土人,更有无数华裔子弟需知我华夏源远流长之文明!’

他要在整个马来强制推行普通话教育,正需要诸位文学系、史学系的大师们去播撒知识的种子,教化蛮夷,重现‘王化南暨’的盛景!这不正是孔圣人所倡之‘有教无类’吗?”

陈老大巧妙地引用了孔子,将“教化土人”提升到了圣贤事业的高度。至于强制在马来强制推行普通话教育,张弛并不认为不可能,原时空中,未来的巫统能强制占一半人口的华人学马来语,他为什么不能强制占一半人口的马来人学华语?

先把普通话教育推广下去,等建国的时候,便有借口将普通话定为第一官方语言。

刘教授闻言一愣,脸上那份自嘲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久违的激动与使命感。

哪个饱读诗书的文人内心深处,没有过“教化四方”、“泽被蛮荒”的圣贤理想?白党报纸对南洋安民军的诋毁性描述,此刻在陈老大生动的叙述和崇高的“使命”感召下,显得苍白无力。

由于白党的报纸等喉舌,对于南洋安民军的描述只有只言片语,还多加诋毁。

众人也是这才知道,原来,在南洋,在那位年轻的军人领袖带领下,华人们不仅打下了偌大的疆土,更在短短时间内,打下了如此深厚、令人向往的教育基业。

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混合着对学术自由的渴望和对学生未来的责任,在许多人心底悄然萌发。

陈老大趁热打铁,语气激昂,开始为自己的南洋大学谋福利:

“我的身家,诸位都是清楚的。这南洋大学如今的经费投入,是战前民国任何一所大学的五倍不止。与此同时,张弛还将军亲自批示,从缴获的倭寇资产和财政收入中,划出一块大蛋糕分给教育部门。

我们南洋大学的图书馆,正在日夜不停地从世界各地采购书籍,还有南洋各界同仁慷慨捐赠,论规模已经远超战前燕京大学的图书馆。我们的实验室,光是光学显微镜就拥有上百台,最新的物理、化学仪器,只要市面上有的,不计代价也要弄来。

至于教授的薪水,更是足以让诸位专心治学,赡养家小,再无后顾之忧。”

陈老大一番话说出,几位身上衣服都打着补丁,不复战前平日优雅的教授都有些意动。

一位面容清癯、戴着厚厚眼镜的老教授更是重重叹了口气。

陈老大看向这位叹气的老教授,眼前一亮。

他正是26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7年开始担任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31年担任燕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在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方面都很有成就的曾教授。

考虑到国防化学、化合物制备在军事方面的重要性,张弛在欢送会上特意提过,光曾教授一个人,就值安民军一个步兵师!

陈老大不知道的是,曾教授在战后著有《兵工业所用的金属材料》、《炸药工业发展的过程》、《怎样建立国防工业》、《炸药制备实验法》《化学战争通论》等一系列著作。

他只知道,这个人,一定要拉去南洋。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机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

最新小说: 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 疯了吧!神话天赋你管他叫反派? 剑出华山 带着超市穿越到逃荒路上 悠闲的都市怪谈生活 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庶子无为(科举) 我在749局的那些日子 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三角洲行动:拐一只麦小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