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些事实在无法接受。
比如真倭寇。
比如与倭寇同流合污,一起祸害百姓。
这些人都要杀。
然后就是总兵这样的。
把兵带成这样,有什么底气出来对自己不满?
像这样的人说好话,自己是说不出口的。
所以王信改变了主意。
不打算去见总兵。
因为关乎到妹妹的婚姻大事,薛蟠到底还是上了心,这几日没有早出晚归,而是留在家里与母亲商讨。
要说薛姨妈一家终归也是江南来的,哪怕在贾府一住多年,仍然保留了老家的风气。
一家子聚在一起,薛宝钗羞的不行,毕竟只有自己的母亲和哥哥在,依然留了下来,坐在炕铺上,龟缩在角落里,薛姨妈坐在炕边,薛蟠在旁边的圆凳坐着。
薛姨妈嘴上抱怨,“你嘴上没个把门的,当着你二叔的面说出来,引出了你二叔后面的话。”
“妈妈当时也不拒绝。”薛蟠笑道:“儿子认为是好事,都说那王信不错,妹妹不也是夸过。”说完,向妹妹挤眉弄眼。
薛宝钗不像之前,瞥了眼哥哥,不理会他。
薛姨妈身子往前倾,伸出手拍了下炕边外的薛蟠,笑骂:“又惹你妹妹,看不打你。”
薛蟠被打了,不但不疼,脸上还嬉皮笑脸。
薛姨妈拿这个儿子没办法,实则喜欢的不行,女儿也懂事,心里头不知宽慰多少,这才认真道:“只是这事太过突然,虽然你二叔支持,可我还是不敢开口。”
“妈妈是怕惹了姨妈生气?”
“唉。”
薛姨妈叹了口气,也算是回答。
薛蟠正经了一回,看向薛宝钗问道:“妹妹在府上,不也是经常见那贾宝玉,没见妹妹放在心上啊,要不然妹妹给句话,选那贾宝玉还是王信。”
薛姨妈骂道:“你妹妹又没见过那王信,如何让她来选。”
薛蟠不以为然:“妹妹最有主意,虽没见过王信,妹妹不是说了吗,那王信谁见了都说好,必然是不差的,连二叔都夸他,能让二叔如此态度的人,一定不会差的。”
这倒是。
也是因为小叔子厉害,自己才得防着他,一早拖家带口来投奔姐姐,借贾府的名头压着他,让他不敢打大房的主意。
薛姨妈听到儿子聪明了起来,心里不禁欣慰了许多。
薛宝钗默不作声。
仿佛寻常姑娘似的。
薛姨妈却知道女儿心,自己女儿比一般女儿出色不知多少,不光是容颜,更有智慧,不管是愿意不愿意,都会有她的说辞,保管听的人挑不出理来。
如今没有言语,倒也是正常。
以女儿平日的言论,认为那王信不错,可也的确没见过,没见过的人,她又如何能放心。
至于贾宝玉。
薛姨妈摇了摇头,也是这些年带着女儿在贾府里住,贾府规矩大,这几年没见过外头的青年才俊,宝玉虽然脾性温和,可太过无能了些。
女儿聪慧,心气也高。
薛姨妈其实有了主意,“我写封信去问你的舅舅,你托人带去西北,一定要尽快,让你舅舅给个准信,到时候谁也没言语。”
无论是嫁不嫁,姐姐和小叔子怪不了自己。
“一二三四.”
“齐步走!”
河西小营虽然还没有正式结束休假,营中的气氛却逐渐提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