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红楼兵圣 > 第169章 造反的军情

第169章 造反的军情(2 / 3)

此次出关,近一个月的赶路,往返一千多里的路程,乃至于连续作战,骑兵使用得当,自身伤亡才不到五人,却病死了六匹战马,伤了十一匹战马,损失率接近五分之一。

要么说人才是最耐操的,哪怕后世的坦克,光行军的故障率就超过了百分之二十以上。战马的作用很大,可战马也精贵,至于驽马,驽马倒是好用,可当战马又差了一些。

王信需要的是职业骑兵,而不是骑马的农民,比如太平天国时期西北的捻军。

明末清初,虽然大明一方表现的拉跨,经常搞出一些踢入自家球门的乌龙球,可的确是当时世界上最精锐军队的碰撞,西方的雇佣军也有参与。

与东方的意义不同,西方的雇佣军才算是最厉害的军队,但是并没有在清末明初的战争中发挥出作用,没掀起什么浪花。

清军无论方式怎么样,战斗力无疑是当时不弱于明军的,一样可以吊打朝鲜军。

明军一样吊打朝鲜军,还能碾压倭军,奈何大明朱元璋推崇教育,于是民间社学发达,以至于读书人太多,读书人多,精致人也变多了。

眼界宽,见识多,知道如何让自己最大利益化,更认为双输好过单赢,于是大明当上了运输大队长。

大明又不是我家的,大不了投贼,你投我也投,看谁投的快,先投先当官,后投是傻子,带路谁不会,就看谁更狠,笑贫不笑娼,笑到最后就行。

那就没有办法了,大明只能输,大家一起来剃头,对于大明一方而言,的确做到双输。

而到了清末,国内都是一群菜鸡互啄,整个东方,不只是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包括军事上的全面落后。

不是骑马的就是骑兵。

哪怕是大元时期,蒙古骑兵的战术还能玩出花来呢。

所以做事不能太极端,中庸才是长久之道,很多事就不是问题得知单于派人来投降,王信没有一定要消灭单于,而是提出了他的要求,投降可以,免除单于部的处罚也可以,但是赔偿不能少。

比如赔偿一千匹马和一千名奴隶,往后每年向王信上贡两百匹好马。

单于使者听到王信的条件,直接苦笑道:“此事不用回去向单于禀报,我可以直接告诉将军,将军的要求,我们做不到。”

“那就打。”王信无所谓。

使者跪在地上,没有半丝不服气,“部落已经被将军打败,部落没有实力抵抗将军,部落的很多奴隶已经趁乱逃跑,带走了不少马匹,整个部落的马匹也不到两千匹,如果将军要拿走一千匹马,部落连放牧都不能维持,更不谈抵抗周边部落。”

“明日再说吧。”王信听闻使者的解释,大概是真的,因此淡淡说道:“让单于亲自来见我。”

单于来见自己,他的性命就掌握在自己一念之间,说明了他的诚意。

更可能是卧薪尝胆。可那是吴国的问题,无关越国。

吴国杀不光越国的人,因为越国的人生活在林子里,那么留下越王勾践,吴国才能更好的治理越国。

人们总是把因果颠倒,不是卧薪尝胆,才有了越国的成功,甚至有可能,正因为越王的带路和顺从,才让吴国从越国百姓们身上吸到了更多的血。

推翻吴国也不是因为越王,而是越国人民与不公作斗争,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要么是吴国彻底压服越国,要么是越国掀翻身上的吴国,没有第三条路,所以在王信看来,更像是越王出卖越国的利益,以保住自己的王位。

最后的胜利,是越国百姓们的奋斗,只是因为百姓们短视,所以越王成功窃取百姓们的胜利果实。被统治阶级窃取胜利的果实,这是历史的常态。

因此王信不在乎单于的心思,因为单于的心思不重要,自己的实力才重要。

犹如现在,无论单于心里有没有在滴血,他也只能暗自舔伤罢了。

反正要是自己,辛苦一辈子的成果化为一旦,自己肯定忍不住抓狂,而单于还能冷静的向自己投降,为单于部争取一丝机会,此人一定是不简单的。

最新小说: 掏空家产,资本家小姐去部队寻夫 拒绝攻略影帝后咸鱼爆红 我家侧妃是专宠 斩断情丝后,全宗门痛不欲生 官路:从扫黑除恶开始 权力巅峰:我老婆是京圈大小姐 修仙万年归来 假少爷被赶回农村带妻儿逆袭人生 重生之东北小城风云录 重生1977,从断亲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