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思齐规划建筑了井字型营寨,中间为大高台,使之成为组织指挥垦荒的中枢。与此同时,派陈衷纪、杨天生率船队赴漳、泉故里招募移民,前后计三千余众。
颜思齐将垦民分成十寨,发给银两和耕牛、农具等,开始了夷州最早的大规模拓垦活动。
垦荒需要资金投入,颜思齐以原有的十三艘大船,利用海上交通之便,开展和大陆的海上贸易,人财皆旺,其势渐成。
然而,天启五年(1625年)九月,颜思齐染伤寒病,数日后竞一病不起,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七岁。
颜思齐故后,众推郑芝龙为盟主,继续拓垦大业。
不过,陈衷纪作为元老之辈,自是不服郑芝龙这么一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便率众离去,自成一系。
可是,万万没想到,分道扬镳后,人家郑芝龙混得更是风生水起,不仅垄断了闽浙粤等地对日贸易,还将东番经营得红红火火,形势一天比一天好。
去年福建大旱,赤地千里,郑芝龙招抚了泉州饥民数万人赴台拓垦,比颜思齐在位时,势力大涨十倍不止。
据闻,郑芝龙此时已有大小船只七百余艘,并且对朝廷和福建地方政府表示了恭顺态度,已被视为海商。
这厮还假仁假义,对百姓很是优抚,不但不乱杀人,还救济贫苦,威望堪比朝廷官家。
“所到地方但令报水(即通报官府踪迹),而未尝杀人。有彻贫者,且以钱米与之。”
反观自己,这日子是过得一天不如一天,不仅在沿海地区遭到郑芝龙的排挤和压制,就连东番也是不得停靠留居,只能带着十几条船在闽粤沿海地区打转。
要么在海上做些没本钱的买卖,抢几艘落单的商船,要么偷摸登陆僻静港口,搞些走私贸易,勉力维持。
两相对比一下,他在面对郑芝龙得势,心中恨意是愈发强烈了。
这么一个乳臭未干的伢仔,凭什么能一跃而起,成为海上霸主,还骑到自己的头上!
好不甘心呀!
倘若,能夺下这么一艘大船,以此为核心,打造一支强横的海上力量,未尝不能与那郑芝龙分庭抗礼,也成就一方霸主之业。
而且,据杨幺所言,该大船上满载金银,或有数十万之巨,要是能据为己有,岂不是连招兵买马的本钱都有了。
“吃过饭后,我们便出海。”陈衷纪将手中的筷子朝桌上一掷,沉声说道:“召集所有船只和兄弟,我们在伶仃洋上会一会这艘大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