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破浪号”来到这个世界后,很是郁闷了一段时间。
在开拓起步阶段,其他学员兵不是领兵打仗,就是勇于地方拓殖,最不济的也会就任“国企”领导职务,为新华的工商业发展出一份力。
邓智宸出生土豪家庭,耳濡目染之下,在商业方面多少有几把刷子,按理说更应该主持新华贸易事务方面的工作。
但委员会主任罗振辉和副主任李显清却将他安排为政府财政的负责人,理由就是他从小会理财。
他曾多次向同学吹嘘,在上小学时,就掌握了数十万元的资产,然后经过多年的打理,考入海军舰艇学院前,更是让这笔钱滚到了近千万的规模。
嗯,既然会理财,也从小就跟钱打交道,那便为新华政府掌管钱袋子吧。
邓智宸在获得这个任命后,懵逼了许久。
不是,我从小跟钱打交道,那是因为家里的长辈在不停地给塞钱呀!
至于理财,从数十万增值到近千万规模的庞大资产,那也是我纯粹在吹牛逼,当不得真。
至于看得懂企业财报、能编的了会计表格,那也是我走马观花,仅了解点皮毛,财务管理真的不是很精通呀!
可看到其他穿越众在各个行业和部门中都做得风生水起,颇有建树,邓智宸自然不能打退堂鼓,说自己不行。
没错,男人就不能说自己不行。
于是,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开始从事财政方面的管理事务工作,为整个新华当起了大管家。
好在,刚刚接手的时候,新华的整个体量并不大,人口千把人,工矿企业三五个,剩下的全都是开荒种地,财政管理的工作还是比较简单。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在刚刚接手工作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太胜任的,也都是通过一边糊弄着工作,一边自己摸索着,边学边干,最后慢慢地上手,并最终总结和归纳出自己的工作思路,建立起一套像模像样的流程和制度。
一个国家的财政制度,无非就是收入、支出、预算等问题,以及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出台相应的财政政策,对国家总体经济进行合理调控。
但是,从具体的税收、债务和非税收问题,到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社会保障与福利,以及公共投资等实际情况时,却是一整套极为专业而又繁复的社会综合管理体系,需要进行统筹兼顾,全面考虑。
任何一个细微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经济体系失衡。
经过数年的潜心琢磨,再借助着回忆后世一鳞半爪的国家财政体系,邓智宸硬是靠着一己之力,搞出了一套比较符合当前新华国情的财政管理制度。
但是吧,新华草创至今,虽已逾十年,可大多数部门和人员仍在延续着粗犷式的发展惯性,别说精细的财政制度,就连处事方法也甚为不规范。
在很多人眼里,只要最后能将事情做成了,做好了,过程中的精细化管控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