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尽管同为白色矿场(鸟粪矿曾被称之为白色黄金),但西班牙人的眼里却只有白银。
但没想到,新华人竟然以每吨1-2比索的价格大量采购。
本着蚊子再小也是肉的原则,加尔萨立即通过各种手段,将玛利亚群岛拿了下来,并交给次子阿隆索经营,然后征调了一批受家族“监护”的印第安劳工登岛开采。
他们从新华人那里也隐隐获悉,鸟粪矿可能会最大限度的提升土壤肥力,对农作物的增长丰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但加尔萨家族对此并不感兴趣,因为他们所经营的种植园土地足够多,完全可以借助交替轮作制来维持正常的农业产出。
也就是新华辖地位于苦寒的北方,可能导致他们的土地较为贫瘠,产出不足,才会这般花费巨大代价购入鸟粪矿来改善和提升土壤肥力。
鸟粪矿对加尔萨来说,不过是一个小生意,每年也只有三五千比索的进项,但这对平衡他们与新华人贸易差额却极具象征意义。
要知道,新华人除了售卖他们自己所生产制造的工业品外,还大量转口走私来自明国的商品,货值动辄数十上百万比索。
而加尔萨家族能够卖给新华人的值钱东西却不是很多。
羊毛、牲畜、蔗糖、可可、铜料、硝石、龙舌兰酒以及粮食,这些商品虽然数量大,但价值普遍较低,跟新华人贸易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收支不平衡的状况,这就使得加尔萨家族不得不额外支付大量白银。
新华人也意识到这种问题,长期这般持续下去,可能会影响双方之间的长期合作,因而总是以加大采购量的方式,竭力消除贸易不平衡。
同时,他们也会以其他特殊的方式来“贴补”贸易伙伴。
这种特殊的“补贴”方式就是私下大规模地兑换金银。
因为墨西哥是全球最为重要的白银产地,这就使得当地金银兑换比率较高,远超其他国家和地区。
这个时候,大明的金银兑换比通常为1:8,日本的兑换比稍低一点,一般为1:5至1:6,而欧洲金银比价受美洲白银大量流入的影响,白银相对贬值,兑换比为1:12。
而作为白银输出地的墨西哥,金银兑换比大概在1:12到1:15之间浮动。
新华人则以1:10的固定兑换比价,通过加尔萨家族换取大量白银。
加尔萨家族什么都不需要做,仅以金银兑换的方式,便可获得大量的套利贸易收益。
在墨西哥用10两白银兑换1两黄金。
在欧洲用1两黄金兑换12两白银。
一进一出,便净赚2两白银,利润率约20%。
这种金银套利贸易并不是新华人创造出来的,他们不过是跟着葡萄牙人和荷兰人有样学样,完全照搬过来的。
早在上个世纪中叶,葡萄牙人刚刚来到亚洲,发现日本正处于战国乱世,以至于尚未建立自主的货币体系,而且还因为白银产量高,使其国内金银兑换比率较低。
是时,大明却因“一条鞭法”等政策,对白银需求极为旺盛,金银兑换比率较高。
葡萄牙人便利用这种差异,带着欧洲的火绳枪跟日本人换白银,再载着白银到澳门购买大明商品,最后把丝绸、瓷器当做奢侈品高价卖到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