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压低了声音:“……军械、火器。”
赵汝衡心头一跳,霍然看着对方。
他这是什么意思?
“听说,福州都督郑大帅于三年前料罗湾大败荷兰红毛夷后,便将整个大明东南沿海划入其管辖之内。凡无有郑氏令旗者,片板不得下海。你们德润生若想经营海上贸易,怕是会受到不少的阻力吧。”
“……”赵汝衡沉默半响,叹了一口气,说道:“诚如吴主事所言,这郑大帅还真是只手摭天,将我大明沿海皆视为自家地盘,为所欲为,垄断海上诸多贸易商路。”
“是呀,这郑氏也确实有些霸道了点。”吴四宝笑着说道:“要是出海的商船能有几门威力巨大的火炮,想必多少能有几分自保之力。你说是吧,赵掌柜?”
“不知吴主事需要什么作为交换?“赵汝衡索性也不遮遮掩掩了。
这两年,不仅那些辽东的军头在向新洲人采购火器以应对建奴威胁,朝廷也在去年一次性地从他们手中购买了三十门“新夷大炮”,用来对付境内流民暴乱。
尽管,朝廷严禁百姓私藏武器,但我们这些小海商,想要出海做点贸易,不买几门防防身,好像有些说不过去吧。
再说了,这个时期,哪家稍具实力的海商没养几十百把个海盗?
哦,不是,海上护卫。
新洲火器,不仅性能稳定、威力巨大,而且售卖的价格比壕镜那帮佛郎机人还要便宜,端的是物美价廉,是海商出门必备之需。
“我们需要丝绸、瓷器、茶叶、桐油、猪鬃、棉布、麻绳……”吴四宝列举道:“还有……各类人才。”
“人才?”
“正是。”吴四宝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指着远处正在建设的寨子,“我们需要各种匠人,懂冶铁的,会制瓷的,擅长造船的……,只要有一技之长,我们都需要。而且,我们还可以做出承诺,所有愿意来我北瀛岛的匠人皆可获得三倍以上大明的报酬。”
赵汝衡隐隐感觉到了新洲人的野心。
他们似乎不满足于简单的货物贸易,而是要基于那些来自大明的众多匠人建立一定程度上自给自足的商业帝国。
或许,还不止这些。
“我可以帮你们招募各类匠人。”赵汝衡沉声说道:“但我还要独家代理你们在大明江南的贸易。”
吴四宝转身,眼中闪过赞赏的神情:“赵掌柜果然有魄力。我们可以给予你们德润生独家贸易权。不过江南地区太大,你们未必吃得下。”
“我们吃的下!”赵汝衡颇为自信地说道:“我们双方合作也有两年了,想来你们也多少了解我德润生商行的实力。”
“好!”吴四宝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既然你们德润生有此信心,那我便将此间情形报于公司。我相信,上头必会给予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如此,便有劳吴主事了。”赵汝衡朝对方拱了拱手。
“好说,好说。”吴四宝点点头说道:“我们新华欲将北瀛岛打造成一个连接各方的贸易枢纽。大明提供制成品,日本提供金银和工艺品,整个北方提供皮毛、木材和鱼获制品,而我们……”
他顿了顿:“……而我们将提供这个交易平台和运输保障,最终形成一个既互惠互利,又循环往复的完美经济生态圈。”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