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被对方岸防炮台一不小心打断桅杆失去动力,或者击穿水线造成船只倾覆,那可就跑都跑不脱了。
就是船身遭受轻微的损伤,以及人员被些许杀伤,那也是不可接受的。
他们是私掠船,可不是攻城拔寨的海军战舰。
抢劫,有时候是需要计算成本和收益的。
“海狼号”和“飞翔者号”在避开了黑鲨岛岸防炮台的火力后,并未就此离开,而是绕到了小岛的南端,看是否有机会摸到岛上。
然而,让他们惊讶的是,小岛南端却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没有任何草木,更没有河流水源。
若是在此登陆上岛,固然可以避开守军的防线。
但问题是,在这般荒漠的地带,你如何走过去?
怕不是走到一半,所有人便会脱水而倒。
荷兰人在黑鲨岛附近徘徊了两天时间,对是否发起强攻,以及从何处登陆,一直犹豫不决。
对方既然部署了岸防炮台,那么岛上想必也驻守了相当数量的武装人员,保卫这座拥有大量货物和金银的海上走私据点。
即使他们勉力将其攻下,那么自身损失也一定会极其惨重。
可是,想到小岛上的财富,他们又心热不已。
这要是能一把抢回去数十上百万盾的贵重货物或者等价值的金银,那他们就将成为西印度公司的拯救者。
虽然无法媲美十年前内皮特·彼得松·海因(此君于1628年在马坦萨斯湾截获西班牙宝船)那般辉煌宏大,但也足以挽救目前财政陷入窘境的公司。
要知道,自1630年,西印度公司发起对巴西的战争以来,为了维持军事占领,镇压地方反抗,遏制葡萄牙人反扑,再加上修筑大量城堡、工事,导致公司耗费巨大,现金也逐渐枯竭,并遭到国内诸多投资者的唾弃。
与此同时,公司还在葡属西非开辟第二战场,形成两线作战,使得公司资源更为分散,财政压力倍增。
更不要提公司素来管理不善的弊病,一直都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和冗余开支,如太多的商会、董事、会计、仆人,以及大量重复建设的仓库、据点,导致公司运营成本几乎失控。
要命的是,董事会的短视决策,非常喜欢追求短期利益,尤其在1628年马坦萨斯湾截获价值1150万荷兰盾的西班牙宝船后,就开始过度依赖劫掠西班牙商船为主要“经营方向”,而非向东印度公司那般,注重长期稳定的贸易收益。
因为,在这种情势下,西印度公司不得不将有限的资金不断投入到军事用途当中。
为了争夺巴西归属权,西印度公司与西葡两国不停在海上和陆地上进行厮杀,极大地牵扯了公司的精力,使自身始终处于失血状态。
其实,早在两年前(1636年),西印度公司就处于事实上的破产状态,不仅无法为众多投资者和股东分红,而且还频频出现欠薪、赖账的事情。
为了弥补亏空,公司也是绞尽脑汁,除了不断派出武装私掠船截杀西班牙商船,以掠夺资金维持公司基本的运营,还冒险攻占了库拉索岛和博奈尔岛,以期获得上述岛屿上的盐矿,弥补空虚的财政。
正是源于公司的军事过度扩张、管理混乱和频繁陷入到与西葡等国家征战之中,导致西印度公司的经营举步维艰,迫切需要一大笔资金注入。
“海狼号”和“飞翔者号”被派遣至太平洋海域,自然也是想来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劫掠一些财物,好为公司输上一点血,续上一点命。
但万万没想到,此行却远不如预期那般顺利。
尽管在穿过麦哲伦海峡后,在智利先后击破了几个西班牙沿海据点城镇,但所获属实不多,都是一些穷苦的西班牙移民,就算掘地三尺,也刮不出三瓜两枣。
待他们进抵秘鲁海域时,又因为卡亚俄、瓜亚基尔等港口重镇防御严密,未敢强行闯入,最后都只能悻悻离去。
好不容易选定了巴拿马城作为袭击目标,却意外地遭到西班牙人强力反击,结果碰了一鼻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