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清虏的两次沉重的军事打击,朝鲜的军力几乎被削弱到极致,当水师被东江镇联合新华一扫而空后,整个沿海地区几为不设防区域,由得东江镇兵马打着惩戒叛藩的名义,肆意登陆,劫掠港口和城镇。
可问题是,你东江镇老是去薅朝鲜人的羊毛根本不是事呀!
这于辽东大局并无太大的影响力。
若不是,新华一直撺掇着东江镇坚守铁山城,威胁朝鲜与清虏之间的物资输入通道,沈世奎所部明军几乎无法构成对清虏的任何有效威慑。
当然,大明地方军镇的无能和短视也不仅仅只限于辽南、东江两家,包括关宁诸镇在内的九边军镇都是这副德行。
两年前清军数万大军北边扣关而入,大掠北方,甚至攻至山东北部,连省城济南都被攻克了。
按照正常军事反击策略,明军拥有绝对的内线优势和地理优势,即使无法重创入关的清军,那至少也要设法聚歼其中一部,让清军在抢掠过程中不那么轻松自如。
但结果却是,十数万大明军队竟然全都消极避战,还被大明朝廷前后不一的军令调派的分散各处,任何一路都无法形成兵力优势,反而被清军抓住空挡,于巨鹿合兵,一口吃掉了宣大近万精锐边军,连援督卢象升也战殒于阵中。
巨鹿之战后,所有明军顿时为之胆寒,包括辽镇、宣府、山西、登莱在内的数万勤王大军蜂拥逃至临清,再不敢出城一步,唯恐野外浪战,招致全师覆灭的厄运。
然后,他们就眼睁睁地坐视清军左右两翼军马裹挟着无数劫掠所得,大摇大摆地先后出关。
当去年八月,新华陆军从返回的移民船队获悉这些信息后,无不惊得目瞪口呆。
要知道,清军入关的部队规模并不大,满洲八旗为核心的“真夷”在一万八千至两万左右,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以及包衣、奴仆约四万余,总兵力在六万上下。
而且,这些兵马还分左右两翼,仅在聚歼宣大边军时,才进行过一次合营,随后便分作十余股,乃至数十股,抄掠京畿、河北,扫荡山东北部。
但凡有一镇明军“认真”作战,也不至于让清虏这般猖獗无度。
更可笑的是,清虏在抢掠数月后,裹挟着数十万被掳大明百姓和无数的牲畜、资财,队伍绵延数十里之长,夹杂着大量车架、辎重,机动能力早已丧失,但各路勤王明军仍不敢上前邀战,相隔十余里的位置相伴而行,最后将对方“恭送出境”。
至于,向大明官提供武器,加强明军的军事力量,也被证明并不怎么靠谱。
在十余年时间里,新华先后卖给大明火炮两百四十余门,燧发火枪三千五百余支,但依旧是无法扭转明清双方之间的军事实力对比。
辽南镇黄龙部不仅装备了近七百多支新华火枪和十余门轻型陆战火炮,结果海州一战,竟然全军覆没,连主帅黄龙的脑袋也被砍了去。
要知道,黄龙所部那支四百余人的火器营还是新华人派出教官,亲自训练了数月之久,但在海州之战中,也没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这番情形,不免让新华陆军高层也犯了嘀咕。
难道,还真是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于是,陆军便抽调了三个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运往大明,除了加强新华在辽海地区的影响力外,还有就是实地“考较”一番清军的真实战力,为将来的大陆攻略,先摸一个底。
经过近代化军事训练的新华陆军,到底是否具有战胜处于巅峰时期的大清八旗的能力。
此番春季例行军演,陆军部还专门针对大股八旗骑兵来袭的情形进行模拟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