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各方面的影响也开始逐渐显现了。”李良率先打开话匣,眉头微蹙,“前线的胜利固然重要,但后方的稳定才是支撑这场战争的根本。我最担心的就是经济和民生问题。老邓,财政部最近的压力不小吧?”
邓智宸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扶了扶眼镜:“确实如此,总理。压力是多方面的,而且正在叠加。首先也是最致命的,就是与西班牙的走私贸易完全断绝,导致国内许多工厂面临严重开工不足的问题。”
“你也知道,我们超过六成的产品原本是通过各种走私渠道销往西属美洲,甚至还有一部分高价值商品,比如优质皮毛、高级玻璃器皿、化学染料等转口输往欧洲。现在这条路断了,而国内市场……”
他苦笑一声,“我们只有区区三十余万国民,嗯,准确地说,应该是三十四万人。但其中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还是处于拓殖服务期的移民,由政府管吃管住,每月就发六七角的零花钱,别说买布匹、铁器,就连买块糖都要犹豫半天,消费能力基本等于零。即便,加上数十万附属的地方土著部落人口,其有限的购买力,也无法完全填补西班牙人空出来的巨大市场空间。
“虽然,我们新华尚未完全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但依托蒸汽动力、初步的机器生产和流水线分工模式,我们的工厂所爆发出的产能依旧惊人,远远超出了我们自身人口的消耗能力,甚至也超出了周边土著部落的消化能力。现在生产出来的巨量商品,陷入到无有市场消化的境地,导致库存急剧增加,资金周转停滞,已经严重制约了工厂的再生产循环。”
“我们不能将这些积压的库存商品,或者说市场无法消化的商品赊给国内居民吗?”郑立辉身体前倾,提出一个在军人看来很直接的解决方案,“先让他们用起来,钱以后慢慢还。”
“在这个时代,还没有消费信贷的概念和习惯。”邓智宸笑着摇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再说了,那些大多刚从故土而来的移民,朴实而又节俭,口袋里连钢镚都没几个,你还指望他们敢以赊销的方式,购买‘过量’的商品,进行超前消费?这既不现实,也容易引发信用风险和社会问题。”
“那北瀛岛(北海道)、外东北呢?那里好歹也安置了二三十万人口,多少能消费一点本土的商品吧?哦,对了,还有朝鲜、日本那些市场,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试一试。”李良问道。
“北瀛岛和外东北倒是也能消化一些商品,但那里仍处于拓殖开发阶段,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和工人群体,移民们也是一个个都穷得叮当响,消费能力相当有限,最多购买些最基础的生活必需品。”邓智宸叹了口气,“至于朝鲜和日本嘛,我们目前还未打开他们的市场大门,根本无法销售我们的商品。除非……”
说着,他看了看李良,其话里的意思不言而喻。
“嗯,我觉得,打完西班牙人后,可以对朝鲜动手了。”郑立辉接过话来:“这个半岛王国,军备废弛,而且地形三面环海,国土纵深也不大,正适合咱们拿来练练手,磨磨刀锋。要是能将其一举征服,不仅可以为我们开辟一个数百万人口的市场,还能断清虏一臂,压缩他们的战略空间。”
“朝鲜的事,我们以后再说。”李良将话题又重新拉回来:“既然对外贸易萎缩,那财政收入是不是垮了一大截?”
“那是一定的。”邓智宸点点头,说道:“六月份的财税数据还没出来,但前面五个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政府收入比去年同期少了30%,主要是工商税和政府控股企业利润降得厉害;而支出却较同期多了35%,光军费就占了支出的六成,还有给移民的补贴、工厂的救济款,一笔都不能少。这一进一出,整个上半年的财政赤字怕是要突破五十万元,创下建国以来的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