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舱锅炉已经预热了半小时,压力表显示达到工作压力。
“打开主汽阀!”罗德生下到底舱,亲自检查了各个阀门,然后朝轮机手点了点头。
随着阀门转动,高压蒸汽呼啸着涌入汽缸,活塞开始规律地往复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旋转。
船尾水下,三叶螺旋桨开始搅动海水。
甲板上,赵庆丰感到船体传来一种陌生的震动。
这种震动不同于风帆船随波逐流的自然韵律,而是一种持续而有力的机械脉冲,仿佛有一颗巨大的金属心脏在船体深处跳动。
更令人惊讶的是,尽管风帆已经半收,船速却不减反增。
“测速!”他下令。
水手抛出测速绳,数着结数:“四节!船长,逆风逆流四节!”
船员们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在这般不利的航行条件下,传统帆船能保持三节已属幸运,往往需要走之字形路线才能前进。
赵庆丰走到船尾,看着螺旋桨搅出的白色尾流,显示船只速度仍在继续提升。
罗德生从机舱爬上来,脸上沾着煤灰:“怎么样,老赵?你还觉得风帆船能永远延续下去?”
赵庆丰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淡淡地问道:“这机器能连续工作多久?”
他的目光仍然盯着那翻滚的尾流。
“若是有充足的煤炭和淡水,理论上可以实现一百天的不间断运行。”罗德生说道:“不过,现实情况下,我们需要十每天半个月要停一会,检修机器,补充燃料和淡水。虽然,锅炉用水是可以循环的,但还是有损耗。我们设计了冷凝器回收部分蒸汽,但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现在速度多少?”赵庆丰朝那名仍在测速的水手喊道。
“七节!”那水手高声应道:“船长,速度还在增加,已经要接近八节了!”
赵庆丰长舒了一口气,终于转过头来,眼中闪烁着新的光芒:“若是以十节的速度稳定航行,那我们从新洲大陆驶往大明,怕是仅需要一个半月时间。”
“若是加上风帆辅助,配备了蒸汽机的船只应该可以最高跑到十五节到十七节。”罗德生笑着说道:“以后,前往大明的话,估计仅需要三十多天。”
“张委员曾给我们说过一句话,蒸汽船不是简单的‘蒸汽机+船’的模式,而是能打破风浪限制的利器。有了它,大洋就不再是阻碍,而是咱们新华的通途!”
夜幕降临的时候,“云蛟12号”还在逆风中航行。
机舱内,罗德生正在检查锅炉运行情况。
火工们轮流工作,确保锅炉中的煤炭持续燃烧。
新型的水管锅炉效率比老式的火管锅炉高出许多,但仍需精心维护。
“温度正常,压力稳定。”罗德生看着记录簿上的数据,满意地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