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娘,试得怎么样了?”刘婶走过来,手里端着一碗热腾腾的豆浆。
张四娘接过豆浆,眼睛却没离开织机:“还差一点,丝绸的织法太精细,棉布粗些,得调整铜钉的间距。”
刘婶凑近看了看织出的布样,微微点头:“确实比昨日的好些,但纹路还不够流畅。”
张四娘抿了一口豆浆,忽然抬头:“刘婶,丝绸织花时,是不是会在经线上多绕一道细纱?”
刘婶一愣,随即笑了:“你倒是机灵,连这都注意到了。丝绸织花的确会加一道细纱做引线,让花纹更细腻。”
张四娘眼睛一亮,立刻从怀里掏出小本子,飞快地记下几笔:“那咱们试试在棉布上也加一道细纱,不用太细,只要能引导纹路就行。”
刘婶想了想,点头道:“可以试试,但棉纱不如丝线柔韧,得选韧性好的。”
张四娘二话不说,起身去纱架前挑了一卷上好的松江长绒棉纱,又选了一卷杭州织工常用的细纱。她回到织机前,手指灵巧地将细纱穿入经线,再调整铜钉的位置。
织机重新转动,梭子穿梭的声音比先前更加轻快。张四娘屏住呼吸,眼睛紧盯着布面。渐渐地,布上的纹路开始有了变化,原本略显生硬的云纹变得柔和,仿佛真的在流动一般。
“成了!”刘婶惊喜地拍了下手,“这纹路比之前活多了!”
张四娘的手指微微发抖,轻轻抚过布面。纹路在指尖下起伏,宛如真正的流水。她深吸一口气,抬头看向刘婶:“还得再调整,细纱的张力不够均匀,有些地方纹路还是不够连贯。”
刘婶点头:“不急,慢慢来。活水纹本就是精细活,能织到这份上已经难得。”
正说着,春桃带着几个杭州织工走了进来。她一眼就看到了张四娘织出的新布样,快步上前,惊讶道:“这纹路……比昨日的更流畅了!”
张四娘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试着加了道细纱,模仿丝绸的织法。”
春桃拿起布样对着光看了看,眼中闪过赞叹:“四娘,你这脑子真是灵光。杭州织丝绸的法子,竟被你用到棉布上了。”
张四娘摇摇头:“还差得远,丝绸的纹路更细腻,咱们的棉布粗些,得再琢磨。”
春桃拍了拍她的肩膀:“不急,慢慢试。郡主说了,活水纹是咱们工坊的招牌,一定要织到最好。”
接下来的几日,张四娘几乎住在了织机旁。她一遍遍地调整细纱的张力,尝试不同的铜钉排列,甚至从染坊借来不同浓度的浆料,试验哪种能让纹路更加鲜明。
杭州的织工们也被她的执着感染,纷纷过来帮忙。有人提议在经线上涂一层薄薄的米浆,增加棉纱的韧性;有人建议在织布时轻轻拍打布面,让纹路更加立体。
张四娘一一记下,反复试验。
第五天傍晚,她终于织出了一匹让她满意的活水纹布。布面上的云纹宛如真正的流水,在阳光下泛着细腻的光泽,轻轻抖动时,纹路仿佛在缓缓流动。
刘婶捧着布匹,啧啧称奇:“这哪是布,简直是艺术品!”
春桃闻讯赶来,看到布匹时,眼睛都亮了:“四娘,这布要是拿去卖,一匹至少值三十两!”
张四娘却摇摇头:“还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