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不是小炸弹,是能把金秀贤这个正在往顶流前行的家伙活活炸塌的核弹级材料。
更致命的是其中一段视频,清晰拍到了金秀贤的正脸,以及他与受害人之间的可辨互动。
加之多份对话记录、语音通话、心理报告。
“这……是捏造不出的。”副主编哑声说。
“查来源。”金部长咬着牙,“邮件谁都收到了”
“已经流进内部好几个编辑组,幸好我们系统自动屏蔽了对外同步。”
“晚了。”金部长目光冷冽,“内容太完整,就算我们不动,也有人会动。”
他看了一眼那个压缩包最后一页附带的警告:
——别等热度过去,机会只在现在。
——来自一位时间的告密者。
思索片刻,金部长直接关掉ipad屏幕,吩咐道,“马上联系上层,我要开紧急会议。”
十几分钟后,d社编辑部紧急集结。
会议室内气压凝重,几乎落针可闻。
“我不管是谁投的,”主编第一个开口,语调冰冷,“这件事,我们必须发。”
“会长会压。”副主编提醒。
“压不住。”主编打断他,猛地将一份pua话术模板摊在桌上,“这不是以往那种模糊镜头,这是全链条、全证据,甚至包括他如何一步步操控那个女孩的心理轨迹。”
“如果我们不发,等于亲手把这个行业埋了。”
“发了,可能会死人。”有编辑低声道。
主编沉默了几秒,缓缓摘下眼镜,望向众人,“那也得死得像个记者。”
室内一片死寂,整整沉默了三十秒。
最终,他戴上眼镜,语调平稳而坚定。
“按d爆流程处理,三阶段分发,第一波重点推‘互动记录+视频截图’。”
“两小时内,我要看到第一稿上桌。”
时间滑入7月7日下午。
d社高层办公室的房门被反锁,窗帘全部拉上,气氛如同密谋政变。
屏幕上一段段视频轮番播放,现场只听得见鼠标点击声和一些人不断抽烟的咳嗽中夹杂的尼古丁焦虑。
“我们确定受害人身份了吗”
“证据里只有一个,也已经确认了,她母亲已经留音同意发布,要求做面部打码。”
“这一位加上心理诊断报告,整条证据链……比检察院标准还细。”
“后面我们又联系上了两个,不过她们没有那么好的证据链,并且还在金秀贤所在的公司。”
打印机不断吐出文件,高层们翻阅、标注、比对,像是一场即将开庭的陪审团会议,又像是在等待一场社会地震的震中轰然爆裂。
要知道在d社里边,上面的领导层也并非铁板一块。
所以看完一切信息后,有人建议先试探风向,只发部分截图。
有人则想直接联系金秀贤团队,看能否“以爆制衡”,换一份更大的独家。
而就在这些权衡、拉扯、妥协的过程中。
两天悄然过去。
……
7月9号晚上。
林修远坐在昏暗的书房里,望着屏幕上没有任何动静的几个匿名邮箱。
他已经第三次刷新。
依旧没有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