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薛向适才诵读“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埋葬阎罗君施展“五蕴成空”秘法,显化大量草木、土石兵阵时,一并被埋入地下的文气。
“麻烦了,若地下埋藏有文气,至少需要文光冲霄级别的大作,否则根本不可能吸尽这些文气。”
“白干了,浪费一篇佳作,列位该动压箱底的东西了。”
“总要有,文光冲霄级别的大作,哪里那么好弄。”
“…………”
众人议论声中,才打开一缕天光的天幕,重新合上,复归阴霾。
忽地,大片的金色的、紫色的、黑色的、白色的、青色的文气,如雪片,如柳絮、如絮,飘飘洒洒落下。
顷刻间,复聚成五条文气长龙,呼啸着朝薛向扑去。
“诸君,救人要紧。”
倪全文高声呼喊。
却听一声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轰!
五条文气长龙瞬间崩碎,阴霾的天际,瞬间化作朗月照空,天地为之一变。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轰!轰!轰!
大片金色的文气,率先绽放,光耀万里。
一个个如山文字,在天际显形。
整个地面,一片片的文气被吸附而起,融入异象之中。
“文光冲霄,这是文光冲霄啊。”
“文光冲霄,万里皆见,此子,此子当真是了不起,了不起啊。”
“这,这是一首词吧,以诗词而论,文光冲霄已经是诗词所能达到的巅峰之境了。
再往上,教化世人,文镇国运,那都是命世文章级别的存在,才能达到的啊。”
“………………”
一干儒教大能无不如痴如醉。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三十里外,云梦城内。
青天白日,顿时化作明月高悬。
苍青色的天幕上,异象纷呈。
一个青年书生,把酒问天,落拓如仙。
阖城皆动,仰天而望。
魏夫人的闺房,也第一时间打开了轩窗,只一眼,她便认出了横亘天幕上的青年。
心颤之余,转入厨房,洗了些菜蔬,驱走婢女,倚在窗边的香塌上,星眸渐迷。
…………
三百里外,嵩阳书院。
三百从各地汇聚而来的儒生们,汇聚于静心阁,听名儒方孝宗解说《礼经》。
方孝宗乃沧澜州名士,在两京之中都广有声名,此番归乡祭祖,受邀于嵩阳书院讲学。
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舌灿莲,引得无数儒生钦服不已。
《礼经》第三章讲罢,有儒生让方孝宗品评近来名震一时的诗词文章。
方孝宗有求必应,轻轻走到窗边,掀开挡帘,放入满山苍翠,“近来,不少年轻才士崛起,声名显赫一世者多如过江之鲫。
据老夫所知,今年仅仅是收入圣庙的诗词文章,便多达三千余篇。
其中,文光冲霄的策论,足有三篇,着实让人欣慰。”
“请教先生,学生一直想知道诗文的品级划分,以前也问过一些前辈,但都说的语嫣未详。”
一个白面儒生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