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分明就是因为知道了明军对卫特拉联盟下手的事情,他们害怕下一个就轮到他们了,所以赶忙屁颠屁颠地来大明,想要求大明放过他们。
可是这世上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
之前给你机会你不中用,现在凭什么老子还要给你机会?
当然,这机会也不是没有,但是必须要大出血才行。
不大出血的话,这件事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结。
朱慈烺暂时不打算对这两个地方动武,但是敲竹杠还是很有必要的,除此之外,还要恢复之前对于和硕特部的掌控,也就是重新设立新的卫所。
至于叶尔羌汗国,亦是如此!
于是,在接下来的数日时光里,和硕特汗国与叶尔羌汗国的使者们,如同被命运驱使的苦行僧,每日皆不辞辛劳地前来求见朱慈烺。
他们一次次地徘徊在宣府府衙之外,只为能得见朱慈烺一面。
然而,朱慈烺却依旧对他们置若罔闻,照例不予接见。
与此同时,朱慈烺还下达了一道命令,要求宣府驻屯的一万骑兵和三万步兵每日都要进行操练。
要知道就在不久之前,一批崭新的燧发枪从京城运到了宣府,并且迅速装备了大半个驻军。
新武器到了,那么接下来自然是要训练了!
于是每当白昼降临,阳光洒满整个草原,宣府外的草原之上,便会响起一阵如雷鸣般震耳欲聋、直破云霄的射击声。
有不少精明的商人和宣府当地的百姓听闻此事后,都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如同潮水一般跑去凑热闹。
他们有的站在远处,伸长了脖子张望,有的则挤到前面,想要看得更清楚一些。
当众人亲眼目睹这般厉害的火器时,一个个顿时只觉得惊讶不已,嘴巴张得老大,仿佛看到了世间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毕竟在这之前,燧发枪也只是用于对付建奴,还没有在其他地方如此大规模地展示过,因此这些蒙古人和宣府百姓们自然看得目瞪口呆,心中充满了震撼与好奇。
而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和硕特部的使者阿达木和叶尔羌汗国的使者多里都。
阿达木站在人群中,目光紧紧盯着那些手持燧发枪、威风凛凛的明军士兵,心中五味杂陈,仿佛打翻了五味瓶。
他深知和明朝重新恢复建交的事情已经刻不容缓,否则,一旦明朝真的对他们动手,他们将毫无还手之力。
毕竟他们那边可没有能够对抗明军火器的办法,那些简陋的冷兵器在燧发枪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凭借着这些强大的火器,明军连不可一世的建奴都能打败,更何况是他们呢?
至于叶尔羌汗国的使者多里都,此刻的心情和阿达木也差不多。
而且他目前的情况实际上还要更加艰难一些,因为他们来得比较早,带来的财物大多数都快用完了,如今已经是囊中羞涩。
要是这些财物花完之前再不见到朱慈烺的话,那他们就只能灰溜溜地回去了。
但是他实在是不甘心啊,要是连朱慈烺的面都没有见到就回去了,万一明朝到时候真的对他们发动攻击的话,那岂不是完蛋了?
于是乎,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这两群使者来到宣府门外求见朱慈烺的频率更加高了。
他们往往一待就是一整天,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到黄昏的最后一抹余晖消失,都不肯离去。
只是执着地等待着朱慈烺的召见。
搞得朱慈烺就连出门的时候都得从后门离开,以避开这些使者。
直到朱慈烺接到密报,说是叶尔羌汗国使者手里的钱已经所剩不多了,要是朱慈烺再不见他们的话,他们就只能真的回去了。
朱慈烺这才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于是打算见一见他们。
这天中午阳光正好,仿佛是上天特意安排的一个好日子。
朱慈烺终于下令召见和硕特使者和叶尔羌使者。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站在府衙门口的两位使者激动得几乎要热泪盈眶。
他们之间其实本来是不认识的,但是经过这些天一起受苦的等候,他们早就相熟了,彼此间甚至产生了一种惺惺相惜、同病相怜的情感。
激动过后,他们简单的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物,然后这才匆匆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