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画面来到数千里之外的京城。
京城外的官道上,一匹快马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突然从远处疾驰而来。
马蹄声哒哒作响,仿佛是命运急促的鼓点,随后这匹快马风驰电掣般地穿过城门,一路毫无停歇,径直朝着皇宫奔去。
这匹快马,赫然便是从辽东来的!
没错,历经数日不分昼夜的赶路,皇太极的死讯终于被送到了京城!
按照常理来,像这种关乎国家安危、影响重大的奏折本应第一时间呈报给皇帝,让皇帝及时知晓并做出决策。
然而如今的崇祯皇帝却好似一位“退休”的太上皇,大多数时候都多在后宫之中,压根不怎么打理国事。
即便有时候需要上朝,那也不过是为了走个过场应付一下罢了。
毕竟如今的大明在朱慈烺的悉心治理下已然是井井有条,全国上下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崇祯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若是冒然插手国事,再犯下什么大错的话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再加上很久之前他就已经下定决心要放权,因此也就索性一次性放个彻底。
所以在朱慈烺离开的这几个月里,崇祯也只上过一次朝!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这封八百里加急奏疏就被直接送到了内阁。
此时此刻,内阁之中,几位内阁大臣正端坐在案前,全神贯注地处理着手头的工作。
宽敞明亮的内阁大厅里摆放着整齐的桌椅,桌上堆满了各种文件和奏疏。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给这严肃的场所增添了一丝温暖。
按理,皇帝要是不管事的话,内阁大臣们的工作压力理应会变大才对,毕竟所有的事情都要他们来决断,肯定是要比以前更加辛苦的。
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自从崇祯不插手政事之后,内阁的工作压力反倒了。
各种事情也处理得相当快捷和妥当。
这是因为之前崇祯管事时,很多事情都是内阁批阅之后再交给崇祯批阅,这一来二去,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还增加了许多繁琐的程序。
比如有时候崇祯会对内阁的处理方式不满意,就会重新驳回,然后内阁再重新批阅,之后再交给崇祯。
要是再不满意,就要召集内阁一起商议,没有个几天时间压根就定不下来。
再到具体实施,又要耗费许多时间!
但现在崇祯不管事了,很多事情内阁自己就可以直接批复,之后让崇祯看一眼就行。
而崇祯基本上也都没什么意见,司礼监也都会直接批复然后盖玺。
甚至一些事,都不需要崇祯过目,几位内阁大臣自己就可以做决定。
只有在遇到重大事情时,内阁才会和崇祯商议。
在这种情况下,内阁的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了,大臣们也能更加从容地处理各种事务。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心生担忧:
那就是这样一来,内阁的权力不是太大了吗?
都可以代替皇帝行使权力了!
万一他们心生异念,做出不利于国家的事情,那可如何是好?
对此只能你是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