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大明已经快两年了,这两年来他基本上都是在打仗。
虽然每次战争并没有动员所有军队,但他还是感觉到大明的军队似乎有些疲惫了,所以明年朱慈烺不打算再打仗了。
而且和建奴作战肯定是灭国之战,那将是一场规模宏大、惨烈无比的战争,需要的人力物力都不是轻易可以搞定的。
所以朱慈烺打算在对付建奴之前先解决海禁的问题。
如此一来,既能开放贸易,促进大明的经济发展,又能大量收购海外的粮食,用来解决国内的饥荒。
毕竟哪怕已经普及了红薯和土豆、甚至还研发了大棚技术,但朱慈烺依旧不敢掉以轻心。
他深知在古代这个时候,粮食永远是一个国家稳定的资本,只有让百姓们吃饱饭,国家才能稳定。
反正他是不愿意再看到任何一个百姓被饿死,或者因为吃不起饭而造反的事情了。
朱慈烺在潼关仅仅停留了短短两天,便再次起程了。
此前带到汉中的两万秦军,如今已经变成了五万,此刻他们紧紧跟随着大军,准备一起返回京城。
朱慈烺心中早有打算,他要将这五万秦军编入京营,毕竟农民军之祸已除,陕西当地也不再需要这么多的驻军了。
而把他们带到京城,可以进一步的扩建京营的兵力,为之后和建奴做好准备。
当大军真正踏入河南地界时,眼前的景象让朱慈烺不禁皱起了眉头。
因为河南的旱灾,远比他在陕西所见要严重得多。
只见广袤的平原大地上,土地干裂得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一道道深深的沟壑纵横交错,仿佛在无声地哭泣。
因为人口稀少,有时候大军行进半天都见不到一个人影,四周一片死寂,只有那呼啸而过的风声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苦难。
道路两旁,原本应该是绿油油的田野,如今却是一片荒芜,连一根草都难以生长出来。
朱慈烺下马蹲下身子,抓起一把干裂的泥土,手指轻轻捻动,那土便簌簌地从指缝间滑落。
他知道河南缺水的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可以用来灌溉的水源实在太少了,修建水利工程迫在眉睫。
这不仅是关乎民生的大事,更是关乎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关键。
不然怕要不要几年,就会再出现另外一个‘李自成’了!
这天晚上,夕阳的余晖如同金色的纱幔洒在大地上,给这片荒芜的土地增添了一丝温暖的色彩。
大军在开封城外驻扎下来,营帐连绵起伏,如同一片白色的海洋。
朱慈烺则带着一队亲兵进入了开封府内。
如今的开封府,与之前来时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破败不堪的景象早已不见踪影,再次恢复了昔日的繁荣,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商贩们热情地叫卖着,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店铺的招牌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看到这里可能可能有人会感到疑惑,河南不是闹旱灾吗?为什么开封城里还有人?他们是靠什么活下去的?
其实在古代这个时候,大型城市在建立之初就会优先考虑水源供给问题,大多数都是建立在水源旁边的。
就拿开封来说吧!
开封城周围除了黄河之外,还有汴河、惠济河、涡河、贾鲁河这四条大河,水源相对充足,即便是在旱灾之年,也可以灌溉周围十几万亩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