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一举两得的事情,基本上没有哪个皇帝可以拒绝。
不过当然,这种事要是在以前的话,薛国观也不敢有什么想法。
毕竟崇祯以前实在是太窝囊了,面对复杂的朝局和各方势力的掣肘,他往往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薛国观哪里敢对海禁下手啊。
一个不心,就可能惹来杀身之祸,还会连累家族。
但是如今很明显不一样了,如今当家做主的可是太子爷。
对于这位太子爷的手段,薛国观还是很佩服的,因此薛国观坚信解除海禁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于是,在稍微思索了一下该怎么向太太子爷汇报之后,他便匆匆赶到了东宫。
再然后,也就是眼下发生的这些事情了。
等这些话完之后,薛国观当下便从怀里心翼翼地拿出一份奏书道:
“太子殿下请看,这便是臣的门人梁友岱写给臣的密信。”
旁边的太监赶忙双手接过,随后恭敬地走到朱慈烺面前,将密信递了上去。
朱慈烺接过密信缓缓打开,然后逐字逐句地看着上面的内容。
果然,上面的内容和薛国观的大差不差,确实有很多商人和勋贵找到了梁友岱,想要通过他将一半的家产捐献给朝廷,以求得朝廷的庇护和赦免。
只不过这上面的人朱慈烺却是一个也不认识。
就在这时,薛国观继续道:
“太子殿下,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海商以及勋贵都想偷税漏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其实还是愿意缴纳税款,正经做生意的。”
“但是朝廷一直禁海,就算他们愿意缴纳税款,想正经做生意也没有办法。”
“除此之外,这些人还有可能会被其他大海商以及勋贵裹挟,那些人贪得无厌,不愿意缴税,所以连带着这些人也被迫跟着一起偷税漏税了,臣觉得要是从这些人下手的话,不定就可以解决此事了。”
朱慈烺听到这话,也是点了点头,神色严肃地道:
“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本宫也相信这些人中肯定也有害怕之人,若是朝廷能制定完善的贸易之法,想必他们肯定也是愿意交税做正经生意的。”
毕竟按照《大明律·户律·舶商匿货》规定:
海上贸易需经朝廷许可,未经允许的私人出海交易均属走私。
凡私自携带货物出海交易者,杖一百。
货物、船只没收入官。
这对于那些靠海上贸易为生的人来无疑是断了他们的生计,多年的心血瞬间化为乌有。
另外,若走私商品为军需物资,如铁器、马匹、丝绸等,刑罚则会加重,可能面临充军或死刑。
除此之外,《大明律·兵律·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还有以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