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长见识了。”李过庆由衷赞叹,张维伊也连连点头,他们了解国外的农业发展,知道足够专业,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可能。
此时日头已升至半空,天气越发闷热,李哲提议:“咱们去食堂休息会儿,喝点茶水。”
张维伊和李过庆也觉得热,便跟着李哲往食堂走。
食堂的小接待室里,金百万泡了一壶绿茶,给几人倒上。
喝了口茶,张维伊直奔主题:“李老板,您对四季青公司未来的发展有什么规划?比如蔬菜大棚的扩展方向。”
李哲思索片刻,答道:“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冬吃夏菜’会成为趋势。别说一个万安镇,就算整个廊方市都种大棚,也很难满足京津冀地区的需求,所以我觉得这个行业未来大有可为。”
“那您觉得,明年廊方的蔬菜大棚规模能扩展到多大?”张维伊追问,语气里带着一丝期待。
“如果能得到政府部门的帮扶,在四季青的带动下,扩展到五千亩应该不成问题。”李哲语气笃定。
张维伊立刻问:“那你们公司和种植户,最希望得到政府哪些方面的扶持?”
李哲早有准备,从容答道:“我记得《人民日报》上刊登过‘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太对了。
您从京城过来应该有体会,从市区往大营村走,路况越来越差,坑坑洼洼的。
蔬菜运输过程中,颠簸会导致破损,损耗率能达到一成以上。
所以我们最希望政府能帮忙修一条从京郊到村里的水泥路,这不仅能降低我们的运输成本,也能方便村里人出行。”
张维伊点点头,心里对李哲的评价又高了一层——李哲没有只想着给公司要好处,而是站在全村、甚至全区域的角度提需求,格局远超一般的个体户。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争吵声,接着有人敲门。
“进来。”李哲应了一声。
林小虎推门进来,凑到李哲耳边低声说:“李哥,赵大山和陈老蔫又来闹事了,说见不到您就不走,非要重新跟公司签种植合同。”
“他们还没完没了了?”李哲皱起眉头。
“可不是嘛!”林小虎气鼓鼓地说,“他俩说之前解约是一时糊涂,现在知道错了,想跟着咱们继续种大棚,还说要是不同意,就一直在外面等着。”
李哲冷笑一声:“让赵兵带着民兵把他们赶走,要是再闹事,直接联系派出所。他们当初主动解约,现在后悔了就来闹,真当公司是他们家开的?不用给他们留面子。”
“好嘞!”林小虎心里早就憋着气,应声后转身就跑,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张维伊看得好奇,却不好直接追问,便用眼神示意李过庆。李过庆会意,问道:“老弟,刚才出什么事了?是不是跟农户闹了矛盾?”
李哲也不隐瞒,答道:“上个月,廊坊下了一场暴雨,公司的大棚地基被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