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景孝作为元春的未来夫婿,不管从哪个方面看,比王子腾更值得投资。
只是没等贾政开口辩驳,贾珍就摇摇头说道,“大老爷,要是景佑能上位,我们也不用选择。
但景佑短期内,没机会坐上京营节度使的位置。
现在拒绝王家舅老爷,等于得罪了王家,打破了贾史王薛几代人建立起来的关系。
得不偿失啊。”
贾母点头的看向贾政,却不想,贾政居然犹豫起来。
这下就连贾赦都意外起来,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贾政。
贾珠见父亲沉默不语,想了想后,叹息一声说道,“大老爷说的其实没错,舅父一路升迁靠的是资历和人脉。
即便坐上了京营节度使的位置,也镇不住京城里那些骄兵悍将。”
王子腾坐不稳节度使的位置,将来保不齐贾家的投资就白费了。
事实也和贾珠说的一样,王子腾上任京营节度使没几年,又被任命为九省统制,奉旨查边。
再升九省都检点。
看似升职,实际上是‘明升暗降’。
而且王子腾能力不够,升到九省都检点,同样镇不住九边的军将。
到头来,其实是害人害己。
原著里,王子腾就莫名其妙的在回京的路上暴毙。
这里面肯定和权力争斗有关,但一个做到了九省都检点,统领九边军将的大帅,会暴毙在回京述职的路上,说出去都没人信。
反正换成是李景孝,即便没法反杀敌人,逃走那是有绝对信心的。
贾赦和贾珍不由对贾政刮目相看起来。
这位虽然迂腐,但和愚笨还是没关系的。
想到这,众人都看向了贾母。
贾母却叹息一声说道,“贾史王薛四家,现在也就王家舅老爷是个有本事的。
而且我们四家,总要有个人向陛下身边靠拢。”
这话就差明说,让王子腾向皇帝靠拢。
贾政无奈叹息一声,“我受太上皇大恩,早早就恩赐工部员外郎一职,改是改不了了。”
说完看向贾赦、贾珍,两人不由有点羞愧的不和贾政对视。
说到底,他们两个宁荣两府的实际承爵人,确实没担负起贾家的责任。
就算他们俩愿意向皇帝靠拢,隆德帝都不愿意要。
贾珠虽然是秀才,但科举一路走下去,等他中了进士,没几年时间是不够的。
即便成了天子门生,但从小官做起,真正能代表贾家在朝堂上站住脚,少说也要十几二十年。
宁国府的贾敬既是贾家族长,又中了进士,其实是贾家最好的领头人。
可惜贾敬当年和前太子走的挺近,前太子造反的事情发生后,不得不出家当道士去了。
说是出家,实际上是避祸。
既然贾家已经没大出息的子侄,那就只能寻求外力。
王子腾是,林如海也是,李景孝同样是。
但人心复杂,不是你贾家想怎么样,别人就会全听你的。
选来选去,孤儿出身的李景孝,确实是最佳选择。
而李景孝说是不需要贾家的帮衬,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加官进爵。
但他娶了贾元春后,注定能获得贾家祖上积累的人脉。
贾家众男丁,这下再无犹豫,齐齐对着贾母行礼称‘是’。
不过,嘴上同意贾母的决定,行动起来时,如何帮王子腾升职进京为官,即便是贾政和贾珠,积极性都不高。
贾珍更是一心处理张华的事。
仿佛王子腾的事,和他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