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被人掉包,那就是好事变坏事。
而且这种可能性,真不是没有。所以李景孝从没想过,送丹药给皇帝和太上皇父子俩。
好在李景孝在是殿前司副都指挥,每天都在宫里殿前司衙门坐堂。
宫里真有事,李景孝很快就能出现在皇帝和太上皇面前。
所以父子俩眼看李景孝油盐不进,心里郁闷的同时,也没过分的逼他。
至于生气,父子俩此时是真没那心思。
反而担心逼急了,李景孝自己就跑了。
即便不跑,仅仅只是学贾敬,在京城周边的山上出家当道士。
就算是皇帝和太上皇,也拿他没办法。
当皇帝的当然可以为所欲为,但这种人基本上都是亡国之君。
或者史书上的昏君、暴君,只要还有理智的皇帝都知道,政治或者说朝堂,其实就是妥协的艺术。
群臣们眼看李景孝没工夫搭理自己等人,目光和心思不由放在了贾珍、贾政和贾赦身上。
真说起来,贾政才从五品官,勉强有资格参加这种新年夜宴。
而贾赦一等将军,贾珍三等将军,两人又是宁荣两府的当家人,比起贾政,更有资格出席宴会。
不过,贾政的女儿元春,已经和李景孝定下了亲事。
就等着过年,开春后举行婚礼了。
所以坐在贾政周围的官员和勋贵,那是一个个连连向他敬酒。
家中有适龄女儿的,更是羡慕的不要、不要。
晚上群臣出了皇宫,消息在京城里传开了时,就算是郡王爵位、公爵爵位的家庭。
都在想着,如何和李景孝搭上关系。
最好的办法,当然和贾家一样,嫁女儿给兴安伯府。
实在不行,选个貌美如花的庶女、或者偏房的姑娘,送给李景孝当小妾都行。
而官职小些的官员,顾忌心理就更小。
嫡女给李景孝当妾都行。
毕竟李景孝自己就是实打实的兴安伯。
五品以下的小官,巴结他,那是毫无心理负担。
就连王家在京城的族人,也聚在一起,想着如何攀附上李景孝。
第一个动的心思,自然是把王熙凤嫁过去。
甚至有王家人,还在埋怨王夫人。
一开始明明写信说,想让王熙凤嫁给李景孝,可等着等着,就没消息了。
现在好了,他贾家反倒愿意嫁大姑娘,当兴安伯府二房的媳妇了。
可见王夫人和贾家,这是暗地里知道了兴安伯的本事,干脆当作没写过信,自己悄悄把女儿嫁过去。
这事被王夫人知道后,气的好几天茶饭不香,做什么都提不起劲。
李景孝可不管那么多,除了亲朋,外人一概不理会。
虽说广结善缘,广纳新友是好事,可实际上,朋友不需要多,三五个就行。
那些酒肉之交,点头之交的无效交友,反而是负担。
眼看都已经响起了子时的钟声,宴会再不结束,就得在皇宫里步入新的一年。
李景孝也不管太上皇和皇帝有些意犹未尽,抱拳告辞,在乾清宫外等着媳妇出来。
而且他自己就是殿前司副指挥使,只要不进乾清宫,谁也赶不走他。
李景孝还吩咐夏守忠的干儿子长顺,等在殿外候着贾政、贾珍和贾赦。
说是自己是殿前司副指挥使,不能擅离职守,只能让长顺送他们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