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国策 > 第四章 杀人于无形

第四章 杀人于无形(2 / 2)

这一利益诉求与印度的国家利益背道而驰。

鲁拉贾帕尼与共和国毒近,不是让印度永远做共和国的“下游生产国”与“下游市场国”而是希望借助共和国的市场,完成国家的原始资本积累,为印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打下基础。

不得不承认,鲁拉贾帕尼充分吸取了共和国的发展经验。

问题是,印度的处境与共和国截然不同。

纪亿国推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共和国基本上没有外患,即便与周边国家有矛盾,也不是不可解决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共和国不但掌握了足以决定国家命运的几项尖端技术。还发起了“电力革命”由此拉开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序幕。印度没有这样的基础条件,也就不可能按照共和国的方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如果印度无法在对生产效率有决定性影响的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就算没有来自共和国的威胁、就算得到美国的全力援助,也不可能完成产业结构调整,最多在共和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再次提升产业等级的时候,捡发达国家的残羹剩饭,继续在低端产业国的行列中徘徊。历史足以证明。任何一个拥有广袤国土、众多人口的国家,均是依靠自身的技术积累。而不是依靠其他国家的援助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学习也得看实情,盲目模

这也正是纪佑国等共和国领导人坚持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共和国用刃年改革开放证明西方发达国家不会帮助共和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这个代价不算小,而鲁拉贾帕尼在学习共和国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共和国走的弯路。

西方发达国家救不了印度,共和国更不可能救印度。

只要共和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不会让印度成为发达国家。

现实很残酷,也不能因此说王元庆做错了。

作为共和国国家元首,王元庆只会考虑、也只需要考虑共和国的国家利益。如果王元庆不顾共和国的国家利益,而是慷慨大方的帮助印度。他就不是优秀的国家元首,甚至是共和国的叛徒!

根本矛盾决定了共和国与印度的基本关系。

印度要想强大,必须超越共和国。共和国要想发展,必须压制印度。

对一个拥有旧亿人口与另外一个拥有口亿人口的国家来说,这个矛盾不可调和。

“共同发展”成为海市蜃楼,对抗将在所难免。

以王元庆的性格,肯定会积极出击。

藏南冲突结束后,王元庆首先在“停火协议”上做文章,主动向印度提出正式确定两国边境。为此。王元庆还做出重大“让步”即由共和国、印度、不丹与缅甸四国派遣勘测人员对涉及争议的边境地区进行全面勘测,然后邀请其他观察国。通过谈判的方式确定四国间的正式边境线。

毫无疑问,鲁拉贾帕尼不会接受王元庆的提议。

被印度拒绝之后,王元庆立即出狠招,在奶打手年底正式批准了由国防部与总参谋部提交的军事基地修建方案,加上在当年7月份成立的山南直辖市,共和国开始全面加强藏南的区的军事建设,摆明了要将这块个于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变成共和国进军南亚大徒的桥头堡,向印度施加军事压力。

鲁拉贾帕尼的回应更加强硬,立即在印度东部地区扩充军事力量。印度国会在囤年批准了总理的军事基地建设方案,其规模远超过共和国的方案。按照鲁拉贾帕尼的计戈,印度将在东部地区建立起拥有数十处军营、数十座大型军事基地,通过左千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机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

最新小说: 疯了吧!神话天赋你管他叫反派? 剑出华山 带着超市穿越到逃荒路上 悠闲的都市怪谈生活 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庶子无为(科举) 我在749局的那些日子 抗战:从亮剑开始的批发帝国 三角洲行动:拐一只麦小鼠回家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