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庸置疑,这是一支强大到足以支撑共和国陆战队登上澳洲大陆的海上进攻力量。虽然到猛口年底,美国海军也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了总吨位接近巫刀万吨的各类作战舰船大约鳃是海上基地,而大型战舰的总吨位也就劲万吨左右,但是在缺乏主力舰队的情况下。美国海军无力阻挡共和国海军的前进步伐。受此影响,在曰年。月底之前,美军主动放弃了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将兵力集中在马绍尔群岛与威克岛,并且在密克罗尼西亚南面的新几内亚与所罗门群岛集中了数十万兵力与数千架作战飞机,摆出了不惜一切代价阻挡共和国海军南下的架势。
事实上,当时美国当局最担心的不是共和国海军南下,而是东进。
虽然在整个猛口年,美军都在加强夏威夷群岛方向上的防御力度,不但把原先驻扎在关岛的大部分守军转移到威克岛与中途岛,还从本土抽调了旧多万精锐部队其中半数是美国陆军的作战部队去巩固夏威夷群岛的防御。为了让这么多的防御部队派上用场,美国当局还在短短几个月内,向夏威夷群岛包括威克岛与中途岛运送了数千万吨物资,其中大多是工程物资。根据战后获取的资料,美军不但扩建了夏威夷群岛的地面防御阵地,还修建了大批地下防御工事,并且用海地隧道将瓦胡岛、毛伊岛与夏威夷岛等群岛东部的几座大型岛屿连了起来瓦胡岛西面就是条深度在,劝米以上的海沟,修建海底隧道的难度过于巨大。更重要的是,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在构筑夏威夷群岛的防御设施时,美军充分参考了“罗塔岛大爆炸”产生的影响,而且夏威夷群岛与马里亚纳群岛在地质上一样。都是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群岛,而夏威夷岛上还有当今世界上最活跃的活火山,所以在构筑防御设施的时候,美军际占要考虑由火山活动产生的危害之外迈可且将这种危嘻不对付登岛部队。
可以说,美军拼命加强夏威夷群岛的防御只有一个,目的,即保卫本土。
虽然从任何角度看,共和国海军都会先南下后东进,即首先攻占澳大利亚,确保侧翼安全,并且使北印度洋航线免遭威胁。要知道,到曰年口月引日,部署在澳大利亚的美军攻击潜艇在北印度洋航线上取得了飞。万吨的战绩,其中口豌是货轮,而且基本上都是满载货物的货轮,由此导致的损失对共和国军队在中东战场上的作战行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迫使共和国海军不得不用更多的资源来建造护航战舰与运输船只。以弥补损失,而不是把宝贵的资源用来建造主力舰。随着美军部署在澳大利亚的攻击潜艇数量直线增长,特别是位于悉尼、墨尔本与阿德莱德的3座造船厂具备了建造攻击潜艇的能办。美军与澳军潜艇对北印度洋航线的威胁还将增加不少,甚至会对南海的海上航线构成致命威胁。可以说,仅此一点就能让共和国海军暂时放弃攻打夏威夷群岛的打算。但是从美国的立场出发,如果共和国海军能够支持陆战队登上夏威夷群岛,并且稳步向东推进,在占领瓦胡岛之后,共和国海军就可以以此为基地,出动潜艇封锁美国西海岸的所有港口与巴拿马运河,从而切断从美国本土到澳大利亚的海上航线。对于澳大利亚的造船厂与配套工厂,共和国当局只需要等到轰炸机的产量提升起来,用持续不断的战略轰炸就能使人口不到亿的澳大利亚在,年之内失去威胁。
总而言之,直接东进是缩短战争进程的有效办法。
从美国的利益出发,自然是首先保住夏威夷群岛。如此一来,美国当局就得在战略部署上做文章。即想办法引诱共和国海军南下攻打澳大利亚。为此,美国海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大肆向新几内亚与所罗门群岛增兵的时候,却在全力加强威克岛与中途岛的防御部署。这一举措落到共和国眼里,自然是南下容易,东进困难了。
不耳否认。直接攻打夏威夷群岛确实是个很大的诱惑。
问题是,不管海军有什么想法,基本战略必须符合共和国的总体战略。前面多次提到,北印度洋航线是共和国的生命线。虽然共和国本土拥有几乎所有必须的战略资源,而且绝大部分战略资源的储量都非常巨大。算上几个邻国的资源,即便海上航线全部断绝,共和国也不会出现资源不够的情况。问题是,共和国的劳动力并没有人口数量那么惊人。而且开采本土资源的代价是从海外进口的好几倍。可以说,如果必须开采本土资源的话,就得在劳动效率不高的资源行业投入大量劳动力。从而对共和国的整体工业生产能力与战争潜力产生巨大影响。
可以说,如果算上开采本国战略资源对战后世界局势、特别是恢复战争创伤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从共和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就算用护航战舰把印度洋填满,也要比费时费力的启动那些尘封数十年的矿洞划算得多。
必须承认,在战争时期,共和国舍近求远,用盟国的资源来支撑整场战争,肯定是非常自私的行为,但是从整体局面来看,这无疑是生产力最优化的结果。事实上,这也是美国采取的基本战略,即将生产效率低下的产业转移到国外,利用本国有限的劳动力,生产出最多的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