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天早上,蜜蜂的董事会宣布魔都区停止运营。”
赵朋关上投影仪,会议室陷入黑暗:
“从开战到结束,正好六天。”
沉默持续了整整一分钟。
“他们这是要赶尽杀绝啊。”
张成的声音发颤。
王磊突然拍桌而起:
“各位,别天真了!嘀嘀的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我们中的某一个,这谁也没办法推测,但我有消息说,就在一小时前,嘀嘀的地推团队已经出现在了我们西杭总部楼下。”
众人围拢过来,照片上清晰的展示着:
二十多名身着橙色制服的嘀嘀地推人员,正在快快打车办公楼前的广场上搭设临时签约点。
他们身后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快的数据:
司机日均收入对比、订单响应时间差异、用户评分差距
最令人胆寒的是横幅上的标语:要么投降,要么死亡!
与三天前出现在蜜蜂总部楼下的一模一样。
“他们连标语都懒得换......”
李岩喃喃道。
窗外,京都的夜色深沉。
会议室里的每个人都知道,嘀嘀只用六天时间就证明了一件事:
在这个新兴的网约车江湖里,只有最狠、最快、最无情的玩家才能活到最后。
与此同时。
魔都外滩一个私募基金的会议室里,五位投资经理对着大屏幕沉默不语。
屏幕上显示着刚解密的嘀嘀内部邮件:
“目标:72小时内击溃蜜蜂士气!”
战术:1数据透明化打击!
2精准资本轰炸。
3心理震慑。
执行标准:每个蜜蜂司机接触次数大于3,转化率目标80%。
“这特么根本不是商业竞争......”
基金合伙人陈志松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
“这是现代版的闪电战啊。”
他的助理调出一组新数据:
“陈总,更可怕的是他们的执行效率,根据我们监测,嘀嘀在第六天上午9点蜜蜂宣布停运后。10点就启动了收编计划,到下午3点,已经有78%的蜜蜂司机完成了嘀嘀的注册。”
“他们的地推团队是机器人吗?不需要休息?”
年轻的投资经理忍不住问。
陈志松苦笑:
“比机器人更可怕,我们的人拍到,嘀嘀在魔都的地推负责人连续72小时没离开过指挥车,他们的地推人员每2小时轮班一次,确保24小时不间断作业。”
投影切换到一段监控录像:
凌晨四点的北京街头,橙色制服的嘀嘀地推人员仍在拦截每一个路过的蜜蜂司机。
他们手中的设备不仅能显示司机当天的收入,还能调出过去一周的接单趋势图。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意识到,他们面对的不仅是一家创业公司,而是一台精密运转的战争机器。
广城白云机场的贵宾室里,刚下飞机的摇摇招车创始人王炜成收到了cto发来的紧急消息。
视频中,嘀嘀的线下签约点摆着三块电子屏:
左边屏幕滚动播放着竞品司机的当日收入。
中间是嘀嘀的实时报价,始终保持着1.5倍溢价。
最右边则是不断跳动的数字:
今日已签约司机数:1428!
“王总,注意看角落那台服务器。”
cto在语音里提醒:
“我们的技术团队确认,他们在用军用级信号干扰器阻断竞品的gps定位,有司机反映,一靠近嘀嘀签约点,竞品app就会失去响应。”
王炜成皱起眉头,关掉视频,望向窗外起落的飞机。
六天前,蜜蜂还是魔都的第一,是一个强劲的对手。
六天后,它已经成了历史名词!
而嘀嘀展现出的战斗力,让所有同行都感到脊背发凉:
太他妈可怕了!
“王总,董事会问我们下一步计划......”
助理小心翼翼地问。
王炜成沉默良久,突然笑了:
“告诉董事会,我要见嘀嘀的创始人,不是以竞争对手的身份......而是以未来合作伙伴的身份,让他们去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