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让用户叫车更快,等待更短,司机跑得更顺!”
林风语速飞快:
“闪电肯定会在算法上做文章,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全国级的实时路况大数据!更先进的预测模型!还张董特批的广城全域高精地图和实时交通流独家接入权限!”
这是张杭动用了极高层面关系才拿到的‘杀手锏’。
提供了远超普通地图的精细度和实时性。
“兄弟们,接下来4时,我们吃透广城!”
林风下令:
“三条作战方案!”
“一,热力先知,模型启动,我们不再仅仅依赖历史数据,而是结合实时天气、大型活动信息、甚至社交网络舆情,利用算法进行超短期需求热力预测。”
“模型精度目标是85%以上!预测出的热点区域,提前通过app推送和调度策略,引导部分空闲司机前往预热,而不是等单来了再找车。”
“二,智能拼车2.0广城特供版上线,针对广城多中心、通勤路线相对集中的特点,深度优化拼车算法。”
“核心在于提升顺路率和减少绕行时间,不再是简单匹配方向,而是精确计算每位乘客的上下车点与司机路线的空间契合度,甚至考虑红绿灯等待时间,目标是让拼车乘客的实际耗时接近甚至优于独乘!同时,对成功拼车的司机给予额外奖励。”
“三,秒速应答攻坚,优化从用户点击呼叫到订单成功派发并通知到司机端的全链路响应时间。”
“精简后台逻辑,升级服务器响应能力,优化app端与后台的通信协议。”
“目标将广城区域的平均接单时间缩短至10秒以内。”
“......”
整个技术团队如同精密的仪器高速运转。
键盘敲击声如同暴雨,屏幕上滚动的代码和跳动的数据流构成了独特的战歌。
变化,在用户端悄然发生。
傍晚,广城cbd,闪耀大厦楼下。
白领林莎疲惫地拿出手机,同时打开了嘀嘀和闪电。
她需要尽快赶去城西参加一个聚会。
闪电app:显示附近有5辆车,预估等待时间......8分钟?
林莎皱眉,平时这里车很多啊。
她点击呼叫等待了约25秒,系统提示‘正在为您努力匹配车辆’
又过了15秒,终于有司机接单,但显示司机过来需要7分钟。
总等待时间预估超过15分钟!
林莎烦躁地取消了订单。
切换到嘀嘀app:
刚打开,就弹出一个提示:
“检测到您位于晚高峰热点区域,已为您提前调度车辆,预估等待时间2分钟。”
林莎将信将疑地点了呼叫,几乎在点击完成的瞬间,手机一震:
“司机王师傅已接单,距离您800米,预计2分钟到达!”
我的天啊!
这么快?
林莎惊呆了。
随即心头松了口气。
速度这么快,一定可以及时赶到!
次日早高峰,科技园通勤路线上。
程序员小陈习惯拼车省钱,他今天尝试了嘀嘀的拼车。
路线:系统匹配了两位顺路的乘客。
小陈上车后发现,司机师傅的路线规划极其合理,先接了一位只偏离主路几百米的乘客,再接他,最后送另一位乘客去的地方正好在去小陈公司的主干道旁。
全程只比独乘多花了不到10分钟!
而且车费便宜了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