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得可怜,平均观看时长不到新剧的三分之一。
评论区和弹幕?
更是冷清得如同鬼城,偶尔飘过几条,也多是画质太渣,怀念一下情怀、节奏太慢了,还是去看星星了之类的吐槽。
他试图安慰自已长尾效应、细水长流,但看到星星那恐怖的24小时爆发力,这种安慰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更让他心头发寒的是整个行业的氛围。
之前如火如荼、硝烟弥漫的版权争夺战,那股不惜血本也要抢下某个老剧独家版权的火药味,仿佛一夜之间被星星的核爆冲击波吹散了。
业内同行的电话、私下交流,话题都围绕着爱优、星你现象、用户体验、新内容模式。
对于继续高价争夺那些经典老ip,大家的态度变得异常谨慎,甚至有些意兴阑珊。
爱优用一部接一部的爆款证明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在绝对的用户吸引力和沉浸式体验面前,单纯依靠囤积老ip构筑的所谓内容壁垒,变得脆弱不堪,甚至有些过时。
凌云版权庞大的片库,虽然依靠之前的长期合同和基础点播还能产生稳定但增长缓慢的现金流,但其作为战略武器、估值支撑点的光环,正在迅速褪色。
它更像是一个庞大的内容博物馆,而非能冲锋陷阵的军火库。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带着职业性的克制。
“进。”
陈墨压下烦躁,尽量让声音显得平稳。
财务总监捧着一份报表进来,脸色凝重,但还不至于比哭还难看:
“陈总,这是上个月收购的光影经典老电影版权包的初步点播收益分析,以及酷优、迅藤发来的月度结算初步反馈。”
陈墨接过报告,快速扫视关键数据。
光影经典那批老电影,扣除平台分成和带宽成本后,首月数据微亏。
意料之中,新片上线推广期成本高。
但报告下方用红字标注了一行小字:
“用户点播集中度极低,长尾效应初步显现,但回收周期需重新评估。”
意思是,回本需要更长时间,且不确定性增加。
再看酷优和迅藤的反馈函。
措辞相当客气,体现了大公司商务沟通的体面。
酷优的函件写道:
“鉴于近期市场环境及用户内容消费偏好的显著变化,为确保双方长期合作共赢,我方提议依据合作协议中市场重大变化条款,剧集的保底分成协议进行友好协商,以期达成更符合当前市场预期的合作模式,期待贵司理解,并安排时间详谈。”
迅藤的措辞类似,但更直接点明了实际点播量与协议预期存在较大差距,希望重新审视合作条款,优化资源配置。
“重新谈判?市场重大变化?”
陈墨眉头紧锁,一股闷气堵在胸口。
他理解对方的立场,这确实是标准的商业操作,在合同框架内寻求利益最大化。
对方没有撕毁合同,没有立刻停止付款,只是要求重新谈。
但这种体面的要求背后,是赤裸裸的价值重估,是对凌云版权囤积策略效力的否定。
他们看到了爱优的崛起势不可挡,急于调整资源,把钱花在刀刃上。
而刀刃,显然不在凌云的老ip库房里。
财务总监低声补充:
“另外,余会长办公室和董事会的王董、李董秘书刚才都来电,询问公司现金流状况和近期投资项目的预期roi,特别是新版权采购的评估模型是否需要根据市场新动态调整,语气很关切。”
“关切?”
陈墨心中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