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实际上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只有区区几百年,所以站在历史长河中来看,这个时间微不足道。
以至于对于很多人而言,似乎用电困难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但一个很扎心的事实是,在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报告中显示,
全球仍旧有七亿人无法获取电力,约28亿人要靠木柴、秸秆、粪便以及其他材料取暖和做饭,约四十亿人平均用电量不足一千千瓦时。
这个数据看似很让人不可思议,但却是不争的事实。
而随着全球局势的紧张,人均用电量正在以一种夸张的速度急速下降。
如果这些电量均摊在每一个人身上,或许并不会带来明显的感知,
无非是冬天因为省电多冷了几天,
或许是家里一些不需要的点灯需要及时的关闭,
可能是电费有了一些不太明显的增长。
很难引起社会个体的注意。
但如果站在国家层面,这就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在工业社会,用电量和国家发展强相关。
不管媒体在怎么粉饰太平,政客在怎么巧舌如簧,
如果发电量降低,就必然意味着投入到工业上的电力减少,相应的就是工业产值的降低和工业的萎缩。
这是一个几乎无解的衰败路径。
或许保持着用电量的增长,并不代表着工业的持续强大,
但至少意味着这是一个良性的发展,
媒体可以宣扬个人英雄主义,
但国家则必须遵循集体主义。
在一个贫瘠的土地上,可能会出现一两颗饱满的麦穗,
但绝对种不出来丰收的庄稼。
而一个饱经灌溉肥沃湿润的土地,或许会有一些被虫蛀的秸秆,
但整片土地终究还是能丰收的。
所以,作为国家而言,如果把希望寄托于出现奇迹,那这个国家这辈子也是有了。
而电力能源,又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尤其是以高福利著称的西方列强,他们本身不生产能源,只是能源的搬运工。
在电力背后,是石油和煤炭的进口。
按照朴素的经济学理论来看,电力不足,那就大力购买煤炭,大力发电,大力发展工业,大力提升生产总值,大力赚取刀乐,再用刀乐大力购买煤炭石油,如此盘活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看上去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
但关键的问题在于,一个没有实体作为支撑的高福利货币体系国家,就像是拿着高额退休金躺在床上的半身不遂患者。
在既定的货币体系之下,用自己的货币尝试挖美元的墙脚,这是无论如何都碰不得的红线。
而美元的墙脚,恰恰就是石油。
整个经济学链条有些弯弯绕绕,但如果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西方的高福利,是丑国货币霸权的延伸。
丑国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企鹅,
他们的货币,就像是q币,
西方要么高价购买丑国代理的昂贵石油,然后硬生生把货币体系买崩。
要么维持自己的货币体系,购买企鹅商城中的物品,而买什么,不是看自己想买什么,而是看自己能买什么,然后因为买不到需要的东西而逐渐崩溃。
这叫什么,一根筋两头堵了属于是。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机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