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承道拍着案几,唾沫四溅,大声说道:“李景如若识趣,留他性命一条!他若不识趣,要为昏主尽忠,大王,臣敢请领兵一部往讨,为大王取了他脑袋便是!”
却这卢承道毫无用兵之能,此话纯粹表表忠心。
李善道笑道:“李景降与不降,皆无关大局。他如果真不肯降,讨伐之事,到时再议。”
魏征分析的不错,李景可能不会投降,但高开道应该是会降从,则到彼时,一个李景,数千部曲,甚至不需要调兵前往,只需择一将,督罗艺、高开道往讨,便即可以。
这不是个很大的问题。
魏征点了点头,说道:“明公所言甚是,李景降也好,不降也好,确乎皆无关大局。比起李景,当前最要紧的事,还是加紧安定河间等郡民心、收编窦建德等部兵马,以筹划下步进战。”沉吟了稍顷,接着说道,“明公,民心、收编两事,旬月可毕。天气渐亦转暖。有关下步进战,臣愚以为,是否也已可提上日程?要不要先运粮械等后勤辎重,至上谷、博陵?”
“下步进战”,就是李善道和魏征等已议定的“下一步的战略计划”。
这个计划,是李善道提出,魏征等讨论后,俱皆赞成。
则计划为何?
一句话概括之:安定了河间等郡、收编完窦建德等部兵马后,就自上谷等郡西取河东!
河北已经尽得了,底下摆在李善道面前,可供他进一步发展实力的方向,无非东渡黄河,攻略山东,或便是西逾太行,进取河东。两个方向,李善道自是优先选择河东。——东、西之外,还有个南,南是洛阳,此个方向,李善道现当然不会去选。
他的考虑出於两点。
山东的地界比河东大,也富饶,民口也多,但山东各郡目前的形势是散沙一盘,孟海公、徐圆朗等等,名义上从附李密,实则仍是各自割据,只要等李密一败亡,他们必然就会陷入群蛇无首之局,乃至会自相攻战,对李善道形不成威胁,什么时候收拾都行,这是第一。
长安、关中的情报络绎不断,李渊在关中已是逐渐站稳了脚跟,他才是李善道最强的敌人,因而须得趁他在关中还不是非常稳固的时候,最好是争取能把河东先打下来,这是第二。
综合两点,选择了下一步的战略方向定为河东。
李善道只要兵越太行,李渊势会调兵往援,极有可能,他所遣之援的主将会是李世民,可以预见得到,这肯定会是李善道从起兵以今,到眼下为止,最将难打的一场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