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对李承乾感兴趣,是贞观之治里的几个高光场面,挺感慨这位太子的遭遇。到后面了解很多唐朝历史之后,就更觉得这个太子很遗憾。
以下是李承乾和李泰的官职变化,可以侧面反应李世民对这位太子的态度。
武德九年的十一月,李承乾被立为太子。这个时候李泰是卫王,这个卫王是李渊封的,李泰早年被过继给玄霸,玄霸封卫王。
贞观二年,李世民命杜如晦以检校侍中之职兼任吏部尚书,总管东宫兵马。这似乎冥冥之中也解释了,为什么杜荷后来会成为李承乾谋反的一员。
同样是贞观二年,年仅九岁的李泰改封越王,并受封为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督常、海、润、楚、舒、庐、濠、寿、歙、苏、杭、宣、东睦、南和等十六州军事扬州刺史,又督越、婺、泉、建、台、括六州,封地二十二州。
封地是其次,主要是军事长官的职位,政治指向性很明显。不要说爱子情深,他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并且是刚刚经过玄武门的政治家,不可能不知道皇子有军权代表什么。
时间到贞观五年,这一年李承乾原本定于二月行冠礼,李世民为了不夺农时,将冠礼改在了十月。
唐代,二月二被正式定为“耕事节”或“劳农节”,皇帝率百官象征性地参加劳动,农民在农具上绑以红绸布表示喜庆。
冠礼一般是生日当天,史料说不夺农时,所以,李世民将时间改到了这一年的十月份举行,推测,李承乾生日和春耕礼撞上了,李承乾的生日应该在二月初二。
贞观五年,李承乾冠礼结束,李泰兼领了左武候大将军一职。
贞观六年三月,李世民驾幸岐州九成宫,李承乾第一次监国。李世民在九成宫玩了五个多月,八月份,李承乾去九成宫朝见李世民,接李世民回京。
李承乾监国了,就要给李泰加筹码,李泰封鄜州大都督兼夏、胜、北抚、北宁、北开五都督。
并且在这一年,李泰娶亲了,古人娶亲必须先加冠加元服,拥有参与社会性活动的资格。李泰娶妻,可以推测李泰至少在贞观六年之前,完成了加冠加元服,但此刻李承乾仅仅是加冠,还没有加元服。
宗法上的正常顺序,兄长先加冠加元服,娶亲,然后是弟弟,但在李承乾这里,李泰先于李承乾。要么李泰是磨刀石,要么就是存了废太子的心思。不管哪一种,李泰在宗法上先李承乾一步,李承乾的面子里子就已经被撕完了。
贞观八年,李承乾加元服。这一年的三月,李世民再次驾幸歧州,玩儿了半年,到九月份,李承乾去九成宫朝见,接李世民回京。
李承乾二次监国,李泰筹码继续增加,被授予了雍州牧之职。根据《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雍州即指京兆府,也就是大唐王都所辖之地,李泰此时是西京长安的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