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说得对!如果它能闻到放射性物质衰变时,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亿万分之一的改变……那……那它能不能闻到‘时间’留下的痕迹?!”
“时间?”周教授愣了一下,“老王,你这话说的也太玄乎了。”
“不玄乎!”王馆长摆了摆手,神情变得无比严肃和焦急,“你们是不知道,我们省博物馆最近碰上大麻烦了!”
“前段时间,我们通过海外渠道,抢救性地回购了一批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和陶器,据说是一个大墓里出来的。”
“但是东西一到手,我们组织了全国最顶尖的几位鉴定专家,用上了所有能用的科技手段,结果……谁也拿不准这批东西的真假!”
祁高伟也来了兴趣:“哦?连你们都拿不准?现在的造假技术这么高了?”
“何止是高!”王馆长一脸的苦涩,解释道,“这批赝品,如果它们是赝品的话,那造假的人绝对是个跨学科的顶级天才!”
“首先,材质不对劲!”
“我们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发现那些青铜器的合金配比,和我们数据库里所有已知的战国青铜器都完全吻合,一丝不差!那些陶器,我们做了热释光测年,显示的年代也都在两千年左右!”
李研究员插话道:“热释光测年可以作假,用x射线提前对陶器进行辐照,就能伪造出虚假的年代信息。”
“我们当然也想到了!”
王馆长叹了口气,“可问题是,造假者用的是‘老土’!是真正从战国时期的地层里挖出来的土!”
“他用这些老土重新烧制陶器,再进行辐照做旧!这样一来,热释光测出来的,就是那批土本身的年代,根本无法判断器物成型的年代!这手法,简直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至于那些青铜器,更绝!我们怀疑,造假者是弄到了一批同时期但价值不高的残破青铜器,将它们熔化后,重新铸造成了这些高价值的礼器!”
“这样一来,无论是碳十四测年,还是铅同位素比值测定,测出来的结果都是‘真’的!因为材料本身就是真的!”
听完王馆长的解释,在场几人都沉默了。
这确实是个死局。
当造假者利用“真材实料”和“高科技手段”来伪造历史时,传统的鉴定方法就几乎完全失效了。
“所以……”
王馆长看着祁高伟,眼中带着一丝近乎是“病急乱投医”的渴望:
“老祁,你说……‘不拆’它连核辐射的痕迹都能闻出来,那它……能不能闻出这些东西上,那两千多年时光沉淀下来的,独一无二的‘包浆’味?”
“或者说,是那种新出土的器物上,才有的那种混杂着墓穴、土壤和金属锈蚀的‘生坑’气味?”
“这……这个……”
祁高伟被问得一愣。
这跨界也跨得太离谱了吧?
让一只功勋警犬,去鉴定国宝文物?这说出去谁信啊!狗又不懂什么是战国,什么是青铜器,它能闻出个啥来?
周教授和李研究员也觉得这想法有点太异想天开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