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驾崩,作为没有为皇帝孕育子嗣的嫔妃,武则天不得不进入感业寺为尼。
那段时间,大概是她人生当中最昏暗的时候,直到次年已经成为了新君的李治入感业寺进相。武则天抓住了这次机会,向李治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那一首诗歌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即使后世的人,也能感受到里面的情意,而收诗的人又怎会不被感动。
李治也思念着她,两人之间如,一点就燃。
入宫之后,武则天更是拿住了机会,拿捏住李治的心思,配合着他“废王立武”,李治重振皇权,而她也到了自己的皇后之位。
然而,止步于此吗
不,武则天注定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在李治忽发风疾,不能处理国事之际,代他处理朝政。
渐渐地,更是有二圣临朝的做法。
她做到了封建时代一个女人的极致,可是还不够,她的野心勃勃,就如逐渐燃烧的火花。
在李治时期,两人并称天皇天后并治天下,在李治驾崩后,成为太后的时期,仍然称制,后来更是废太子,改国号为周,称皇帝,也成为了华夏唯一的一个女皇帝。
在她行政其间,打击门阀,扶庶人,兴科举。整顿吏治,惩贪吏,拔贤才。更是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
她注定是华夏历史政坛上一颗崭新的明星,在男人称帝的千年岁月里,她是唯一一个女皇帝,她杰出的才能,过人的能力,以及对政治格外敏锐的嗅觉,这才有了武周。
有人说她冷酷霸道、肆无忌惮、残酷狠毒,连自己的子嗣都能残害,更有人说她在政治上不过就是侥幸。
不管后世人如何评价她,就正如她本人留下的那块无字碑一般。
功过是非任凭后人评说。
历史和光阴会记载着一切。
因为这一对帝相之间的年龄差距有点大,而且整张卡的跨越时间也有些长,所以在相关内容制作的时候,首先要把握住一条具体的时间线,同时主要体现出两个女人在不同年龄段对世事的看法,以及武则天对上官婉儿的提携看好,上官婉儿的稚嫩和武则天的老辣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当然上官婉儿的视角,其实更是为了补充大众眼里的武则天形象。
上官婉儿,本是贵女,据说其母郑氏在生她之前,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巨人交给她一杆秤,并道“持此称量天下士。”
可知其,便是为丞相之位而出生的,可惜郑氏生下发现并非男孩,而是一个女孩,于是以为荒唐。
而其祖父上官仪因为替高宗起草“废后诏书”,被武则天所杀,而她更是和母亲一起受累没入掖庭。
仪凤二年,武则天召见年仅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并且出题考校,文采出众的上官婉儿惊艳了武则天,于是被免去奴婢身份,并且让她追随身边,掌管宫中诏命。
上官婉儿于是开始随女帝参与政事,起稿诏书,处理百官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