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陈岚说ai有进步,秦诗、林星烁几个人都倾耳过来。
他们本来自由散漫,自从陈岚带队后,渐渐有了艺人的职业习惯。
不再随心写曲填词,
不再想几点睡几点睡,
不再到处赶场驻唱,
而是认真审视自己长处,认真分析市场需要,针对性地制作音乐,按要求参与包装和运营,有效打歌。
对自己生活、创作习惯都做了约束,也有了长足的成长。
因此,他们对这个大姐风格的经纪人,发自内心的服气。
秦诗问:“岚姐,你不是也讨厌ai音乐么?怎么还说进步了?”
陈岚微微一笑:
“我是讨厌ai,跟你一样讨厌。”
“ai没有灵魂,我看法也相同。”
“但,不妨碍我认为它进步了。”
回答完秦诗问题,又对王霁道:
“老板,您是技术大神,又是做企业的人,肯定理解其中的道理。”
“如果ai只火了一两首歌,我肯定是存疑的。”
“我会认为是ai出的底稿,由人精加工完成,不算是ai创作。”
“但现在ai到处霸榜,好多人手机都放ai音乐,不可能由人来完成,肯定是因为技术进步,才被人接受。”
“这不由我们的意志决定,也不由我们的喜好决定。”
“您说对吧?”
王霁点点头:“是这个道理。但我不懂音乐,进没进步我也判断不了。”
陈岚笑道:“您是搞技术的,所以上来就先关注技术是否进步。”
她转头问吕知秋:“秋姐做投资的,角度肯定不一样吧?”
秋姐今晚一直没怎么说话。
她在思考问题。
这是投资人的敏感,她意识到其中有很强的商业逻辑:
“我在想,ai可能转变了方向。”
“以前是死磕技术,希望做出有艺术价值的音乐……”
“现在不同了,企业估计瞄准了市场需求,针对大众对音乐的感知力,快速迭代算法,训练出针对性套路。”
“就像围棋一样,ai并没有推演出所有可能性,只是算出了每一步的胜率。”
“ai企业拿人做研究,统计出每种和弦走向、旋律组成的抓耳程度。”
“按这个方式输出音乐,自然能得到大部分人喜欢。”
她思维角度跟王霁确实不同。
更商业、更赚钱导向。
如果胡嘉怡在,跟她会有类似看法。
王霁却更偏技术,不会在第一时间考虑这层逻辑。
小雪虽然聪明,却是学艺术出身,天然对艺术有追求,也没有马上想到。
啪啪啪——
陈岚鼓起掌来:“bingo!”
这段时间她跟秋姐配合得很好,也佩服秋姐的眼光。
秋姐的这番分析,也是她的看法:
“我从做运营的角度出发看,ai是很值得学习的对手。”
“它完全是数据驱动,一点感情都不讲,也不追求所谓的艺术。”
“哪怕你骂它千篇一律,都是3段副歌加bridge,用一样的和弦走向、一样的编曲风格,它就这样干了!”
“只要有市场,它就是成功的,而且还会一直成功!”
乐队几人仍不服气。
秦诗道:“这就算成功么?未必吧?”
林星烁道:“就算现在他们成功了,以后大家听腻了,也会骂的!”
陈岚摇摇头:
“ai有个优点,你们绝对比不过。”
“就是量大管饱!”
“ai做音乐,成本无限低!”
“它做一首歌只需要1分钟,你们要1个月,这怎么比?”